中风偏瘫康复治疗的几大误区


脑血管病老百姓称为中风,包括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一系列脑血管病。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中风近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万人;存活的患者约有(包括已痊愈者)~万;而存活者约75%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1%。高死亡、高致残、高复发成了这类疾病最典型的特征。

图片源自网络

而偏瘫、吞咽困难、语言障碍、认知障碍、血管性痴呆等是最常见的脑卒中后遗症;目前对这些后遗症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早期、正规、全面的康复治疗不仅能够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而且能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轻家人护理负担,恢复工作能力,最终能够正常的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但是错误的康复治疗,不仅对患者无功,反而危害甚大,下面是中风康复的几大误区。误区一:不用做康复治疗,打针吃药就能治好偏瘫治疗中风偏瘫、不会说话、不能吃饭最好的办法就是打针吃药,大部分中国老百姓基本上都是这样认为的,认为有病了就要打针吃药才能治好。其实,对脑梗塞来说,如果脑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细胞如果持续缺血超过6个小时,就会发生不可逆性的坏死。当然急性期的一些药物,如脱水药、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调血脂的药物,对防止患者再次发病、稳定病情是有效的,也是必须的,在得病6小时内还可以行溶栓治疗。

图片源自网络

康复治疗是目前,对中风偏瘫、失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较好的方法,这在临床上是经过证实的、国外早就开始普及的,国外病人得了中风7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大约一个月后,转到社区康复中心进行进一步的康复治疗。而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缓慢,大部分地区都没有社区康复中心,医院都没有康复科,再加上老百姓更没有康复观念,就造成了中风后不去康复训练,而是一味的打针吃药,其结果就是乱治疗、白花钱,对恢复效果甚微。误区二:康复治疗要等到后遗症期才开始好多对中风患者及家属都错误的认为:康复治疗要到后遗症期才能开始进行,要等得病后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后才能进行康复治疗。其实正规的康复训练开始得越早,康复效果越好,但是好多人都因为这种观点错过了好的康复时机(发病三个月内)。事实上不论脑出血还是脑梗塞病人,只要病情平稳后,康复训练即可开始。一般来讲,脑梗塞患者只要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大多数脑出血康复可在病后7~14天开始进行。

图片源自网络

误区三:康复治疗很简单,就是活动胳膊、拉拉腿这是最严重错误的观点。康复训练必须在经过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以及康复护士等专业人员指导下,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具体分析、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由治疗师按步骤进行训练,具体的可以精确到每一块肌肉,每一动作的训练,都不是随意的,不然的话,肯定会出问题的,比如好多患者都出现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疼痛、肩手综合征等问题,这就是没有按照康复医师以及治疗师的要求做所致的,而且后果非常严重。康复治疗不要自作主张、自以为是的进行,要按照医生、治疗师、护士的指导来做。

图片源自网络

误区四:用力过度造成关节损伤

患者家属或没受过专门训练的护理人员出于对患者的关心,希望其早日恢复运动功能而贸然在其患侧肢体不能主动做各种运动时帮其做过多的被动运动,就极易造成患者软组织损伤,甚至引起关节脱位和骨折。虽然有些损伤较轻微,损伤后从外表看不到红肿、淤血等现象,但这些损伤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引起关节内部的慢性炎症和粘连。这种损伤最常出现于肩关节和髋关节。

图片源自网络

误区五:康复是医生的事,与家属、患者关系不大

有些患者病后变得敏感脆弱,表现为对医生的过度依赖,缺乏康复训练的主动性,认为医生的手法才是治疗,自身的主动训练是没有用的。

还有不少家属错误医院接受治疗就万事大吉,与自己关系不大。其实在偏瘫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家庭或者说家属担当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家庭的温馨、家人的亲情以及督促训练是偏瘫患者战胜残疾最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偏瘫患者的穿衣、进食、如厕等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在家庭中不仅可行,而且还极有成效。可以说偏瘫患者能否回到家庭、重返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对偏瘫患者继续康复的质量。

图片源自网络

误区六:下地走路越早,恢复就越快、越好正常人步行是双下肢各关节按照一定的规律十分协调地顺序伸展、屈曲,交替完成支撑身体和迈步的动作。偏瘫患者如未经合理的训练而急于开始步行练习,则会出现典型的偏瘫步态。其根本原因就是不当训练加重了负责下肢各关节伸展的肌肉痉挛,使得关节屈曲动作很难完成。如能在偏瘫早期开始正规的康复训练,在患侧肢体运动协调的基础上再进行步行训练,则能形成较为接近正常的步行姿态,提高步行效率。内容源自网络,仅作分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dpwlh.com/ysbj/1077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