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癫疯办法 http://pf.39.net/bdfyy/zjdy/180320/6113618.html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应用推荐摘录
5、中国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预防规范
五、华法林抗凝治疗
华法林是心房颤动脑卒中预防及治疗的有效药物。华法林在瓣膜病心房颤动中已经成为标准治疗。??????????????????????????????????????在应用华法林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INR并据此调整华法林剂量。华法林最佳的抗凝强度为INR2.0~3.0,此时出血和血栓栓塞的危险均最???????????????????????????????????????低。INR在治疗范围内的时间>60%的疗效最佳。
我国心房颤动注册研究显示:脑卒中高危患者(CHADS2≥2分)口服抗凝药的比例仅为10%左右,远低于欧美国家(50%~80%)。即使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抗凝达标率(INR2.0~3.0)也低,大多维持INR<2.0。
监测频率:住院患者口服华法林2~3天后开始每天或隔天监测INR,直到INR达到治疗目标并维持至少2天。此后,根据INR结果的稳定性调整为数天至1周监测1次,根据情况可延长,出院后稳定患者可每4周监测1次。门诊患者剂量稳定前应数天至每周监测1次,当INR稳定后,可以每4周监测1次。如果需调整剂量,应重复前面所述的监测频率直到INR再次稳定。
INR超出治疗范围时应注意查找上述因素,并根据升高程度及患者出血危险采取不同的方法:
国标准化比值(INR)异常升高或出血时的处理
六、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
6、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导规范目录
五、急性期并发症及其他情况的预防与处理
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可以是病程自然演变的结果,也可以是某些治疗方法(溶栓、抗血小板、抗凝、血管内治疗等)的常见并发症。脑梗死出血转化发生率约为8.5%~30.0%,其中有症状的约为1.5%~5.0%。90%的自发性出血转化发生在发病后的7天内,88%的溶栓后出血发生在溶栓后24小时内。重视对出血转化风险的评估,有助于选择适宜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心源性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显示占位效应、早期低密度征、重度白质疏松、侧支循环差、年龄>70岁、应用抗栓药物(尤其是抗凝药物)或溶栓药物等会增加出血转化的风险。对药物相关的症状性脑出血,可根据病因选用逆转药物,冷沉淀、抗纤维蛋白溶解剂(氨基己酸)适于所有类型的症状性出血,华法林相关出血可选用新鲜冰冻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维生素K等。
16.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
6.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逆转
(1)抗凝药物的逆转:抗凝药物相关脑出血约占所有脑出血患者的12%~20%。维生素K拮抗剂(VKA)(如华法林)是最常见的口服抗凝药物(OAC)。服用VKA而导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的ICH患者,应停止服用VKA,补充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并静脉应用维生素K(初始剂量10mg)。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PCCs)比使用新鲜冰冻血浆(FFP)并发症更少,纠正INR更为迅速,可作为首选,推荐剂量为20~30IU/kg,在特殊情况下可增加剂量至30~40IU/kg。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a(rFⅦa)尽管能降低INR值,但并不能完全纠正凝血异常,不作为常规推荐。急性期在有证据提示出血停止的情况下,因机械性瓣膜、深静脉血栓、肺梗死等因素,必须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可
给予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具体剂量由相关专科医师共同决定。
(3)新型抗凝药物的逆转:对于服用达比加群、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等新
型抗凝药物的ICH患者,可个体化考虑采用第8因子旁路活性抑制剂(FEIBA)、PCCs或者rFⅦa治疗。如果患者在发病前2小时内服用过达比加群、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可考虑使用活性炭。服用达比加群的患者还可考虑行血液透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pwlh.com/zzbx/14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