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版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自发性脑出血治疗指南已于近期发表在5月29日《Stroke》杂志上。该版指南在多个方面较原指南做出更新,现将新增的推荐内容作以简介。该指南对年出版AHA/ASAICH指南进行更新,加入期间发表的最新研究结果。作者指出,为了收录两项重要的脑出血3期临床试验,有意将指南的更新比预期的3年审查周期推迟了一年。这份30页的文件呈现了有关急性ICH患者护理的全面循证指南,包括诊断、凝血障碍的治疗、血压管理、预防和治疗继发性脑损伤、颅内压控制、手术、预后的预测、康复、二级预防和未来思考等。
一、脑出血急诊诊断与评估
1.进行基线严重程度评分,作为ICH患者初始评估的一部分(I类;B级证据;新推荐)
2.快速CT或MRI神经影像学检查,以鉴别缺血性卒中与ICH(I类;A级证据;与先前指南相同)
3.在对脑出血病人做初步评估时需要进行基线严重度评分(I级推荐,B级证据)。
二、脑出血的内科治疗
1.新指南加入了新型抗凝药相关脑出血的治疗推荐,指出对于使用达比加群、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等药物引起脑出血的患者,VIII因子旁路活性抑制剂(FEIBA)、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物(PCC)或重组活化VII因子(rFVIIa)可用作个体化治疗。在2小时内服用标准剂量上述药物的患者可使用活性炭。达比加群相关脑出血可考虑血液透析(IIb级推荐,C级证据)。
2.硫酸鱼精蛋白可用于使用肝素的急性脑出血患者(IIb级推荐,C级证据)。
3.脑出血患者并发系统性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时可全身使用抗凝或放置下腔静脉滤网(IIa级推荐,C级证据)。两者选择需考虑以下因素,包括出血时间、血肿稳定性、出血病因及病人一般状况(IIa级推荐,C级证据)。
三、血压与脑出血预后
最新的美国脑出血治疗指南()已依据INTERACT2临床试验的结果进行了重要修订。该新指南中的重要修订包括:对脑出血患者早期积极降压治疗至收缩压mmHg是安全的(I类;A级证据);并可以改善功能性结局(IIa类;B级证据)。
1.新指南去除了原指南上不同情况的血压目标值,将收缩压以mmHg分界,指出收缩压在mmHg至mmHg的脑出血患者,如无禁忌,将收缩压快速降至mmHg是安全的(I级推荐,A级证据),且对神经功能改善有益(IIa级推荐,B级证据)。
2.对于收缩压大于mmHg的脑出血患者可使用连续静脉药物积极降压,并给予常规血压监测(IIb级推荐,C级证据)。
四、院内管理和继发性脑损伤的预防
指南新增内科并发症处理的内容:
1.所有脑出血病人给予口服药前均需按照正规流程评估吞咽功能以减少肺部感染风险(I级推荐,B级证据)。
2.脑出血后需应用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测系统筛查心肌缺血或梗死(IIa级推荐,C级证据)。
五、操作/手术
1.皮质类固醇激素不应用于治疗脑出血后颅内压升高(III级推荐,B级证据)。
2.内镜治疗脑室出血的效益尚不明确(IIb级推荐,B级证据)。
3.与症状恶化时行血肿清除术相比,早期血肿清除的获益尚不明确(IIb级推荐,A级证据)。
4.对于症状恶化的患者,幕上血肿清除可认作挽救生命的手段(IIb级推荐,C级证据)。
5.对于幕上出血伴有昏迷、血肿较大且中线移位明显或药物反应差的颅压升高患者,去骨瓣减压(无论是否同时清除血肿)可能会降低死亡率(IIb级推荐,C级证据)。
六、复发性脑出血的预防
1.脑出血发病后应即刻监测血压(I级推荐,A级证据)。血压控制的长期目标为收缩压小于mmHg且舒张压小于80mmHg(IIa级推荐,B级证据)。
2.抗凝相关脑出血后恢复口服抗凝药的最佳时间尚不清楚。对于无心脏机械瓣膜的患者,停用口服抗凝药至少4周可能会减少脑出血复发风险(IIa级推荐,B级证据)。
3.房颤患者脑出血后使用达比加群、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等药物是否可以降低脑出血复发风险尚不明确(IIb级推荐,C级证据)。
七、止血和凝血,抗血小板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1.具有严重凝血因子缺陷或严重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应分别接受适当的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或血小板输注(I类;C级证据,与先前的指南未变)。
2.因应用维生素K拮抗剂(VKAs)导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升高的ICH患者,应停止使用VKA,接受维生素K依赖因子替代治疗及静脉注射维生素K,调整INR(I类,C级证据,与先前的指南相同)。
3.ICH患者自住院开始即应给予间歇充气加压治疗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I类;A级证据;对先前的指南进行修订)。
白癜风那里能治好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pwlh.com/ysbj/2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