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CT会导致什么情况这篇文章告诉你


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41127/4525518.html
#卫健委:呼吸道疾病叠加感染很少见#

自20世纪70年代初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诞生以来,人体内的“秘密”便被清楚地展露在医生面前,对当时的人们了解病情起到了“颠覆性”的影响。于是,CT技术迅速普及,成为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辅助工具之一。

CT与常规X线片一样都属于X射线影像诊断,其成像是利用了X射线的原理。具体来说,CT是用X射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射线,转变为可见光-电信号-数字后,输入计算机处理。这个过程更接近于“西瓜切成片来看”。

所谓“CT在手,天下我有”,目前CT的使用面越来越广,在头颅、肺部、四肢等部位检查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比如:CT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很高,急性脑梗塞、脑出血以及颅脑外伤的诊断都应首选CT检查;同时,CT在显示肺部病变有着非常满意的效果,对肺部创伤、感染性病变、肿瘤均有着很高的诊断价值等等。

但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CT成像带来的便利是毋庸置疑的,但其令人担心的问题在于:电离辐射——多次扫描产生的高剂量累积性以及潜在的致癌风险。

当然,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单次CT检查的辐射剂量很低,远远低于引起确定性损害的剂量水平;但反复接受的情况下,累积辐射剂量不断增加,究竟会如何影响患癌风险呢?

近日,NatureMedicine上的最新研究给了我们一记警示!从多国队列中收集来的接受CT检查(EPI-CT)的超94万名参与者(22岁)数据显示:CT剂量的累积与所有的血液恶性肿瘤风险之间存在正向关联,即每增加mGy的辐射剂量,罹患全血液恶性肿瘤的风险升高96%;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淋巴和骨髓恶性肿瘤中。但即使在低剂量(10-15mGy)的情况下,依然会增加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成熟B细胞肿瘤的风险。

因此,在CT检查“盛行”的今天,更应该警惕低剂量下CT检查可能带来的癌症风险,强调了优化剂量的必要性。

一般情况下,一次CT扫描的辐射在2-15mSv/mGy;相较于X光片来说,CT的辐射是较高的,其辐射量比前者高出10倍、30倍,甚至是上百倍(当然,这些差异与CT机性能、扫描部位、成像清晰度有关)。

已有研究证实,中剂量(≥mGy)至高剂量(≥1Gy)的电离辐射暴露是儿童和成人白血病的既定风险因素,但低剂量(mGy)照射带来的健康损害尚不清楚。作为医疗辐射的最大来源,明确CT扫描与血液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迫在眉睫。

与辐射剂量5mGy(参考类别)相比,当所有剂量类别≥10mGy时,就能观察到所有血液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度(RR)有所升高;当剂量≥50?mGy时,罹患所有血液恶性肿瘤的风险升高了%!

同时,辐射剂量与肿瘤风险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剂量-反应关系,即辐射剂量每增加mGy,患肿瘤的风险将增加96%。

具体类别来说,儿童和青少年罹患淋巴系统恶性肿瘤、骨髓恶性肿瘤和AL的RR均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辐射剂量每升高mGy,患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患骨髓恶性肿瘤和AL的风险将升高%。

按照目前一次CT的平均辐射剂量在8mGy来计算,这意味着每进行一次CT检查,发生这些恶性肿瘤的风险都会有所增加。所谓“积少成多”,检测次数多了,辐射不断累积,自然令人担忧。就绝对风险而言,在今天接受CT检查的1万名儿童中,预计12年后将导致1.4例患癌病例。

即使是低剂量的CT辐射,都可能会增加血液恶性肿瘤的患病风险,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

医院来说,需要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确保医疗环境中的辐射剂量在合理且可实现的最低水平,实现CT成像的效益与风险比率的最大化;对于个人而言,“有事没事,拍个CT”的行为并不可取,做CT还应权衡利弊后做出选择,千万不要过度检查。




转载请注明:http://www.dpwlh.com/ysbj/1599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