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加码医疗赛道重仓IVD


过去十多年间,从人工智能到大数据,从消费互联网到B2B企业服务,李开复带领的创新工场一直活跃在市场的第一线。在这过程中,创新工场投出了诸如美图、知乎、水滴、旷视科技等一众明星企业,也逐渐形成了自己TechVC的定位和风格——基于技术和技术趋势来做投资。年疫情席卷全球,整个创投市场的投资准则也开始发生微妙变化。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指出,新冠疫情触发了全社会的线上化、数字化、AI化。而在中国独特的经济环境下,更掀起了硬科技自主创新、企业降本提效的自动化需求、线上化加速消费结构变化、逆周期行业整合等六大结构性变化。在李开复看来,所有产业重塑中,医疗及生命科学有最大的发展机会。目前中国医疗行业虽然目前仍落后于欧美,但存在弯道超车的机会。医改之后,中国医疗行业大数据逐步到位,也开始出现结合人工智能的新药研发技术,精准医疗和多样化支付都陆续成为可能。从年起,以数字化及AI应用等方向为切入口,创新工场已经投资镁信健康、艾登科技、英科智能、沃比医疗、予果生物等近20个项目。新的一年,创新工场将以更大力度加码医疗新赛道。在12月底的“预见·”媒体趋势分享会上,李开复首次对外官宣进军医疗生命科学和工业自动化两个领域的新规划,创新工场两位合伙人——杨小龙、武凯也首度亮相,分享了他们对于医疗投资的认知以及创新工场的投资战略和布局方向。医疗投资的三大主线医疗领域到底处在什么时机?创新工场合伙人杨小龙认为,要把各个因素进行量化,才能看到未来三年到五年到底有哪些产业能够通过资本去推动,从而选出一个好的投资方向,“这里面,我们看到三大主线”。第一主线,医疗市场混合所有制化。过去两三年,医疗领域进一步私营化——以前很多公立体系里面的治疗任务、支付任务逐渐转为私立体系导向,把原有医疗几万亿的大市场里面直接由公切到私的过程,这里面蕴藏了非常巨大的市场机会。第二条主线,前端市场效率的提高推动供应链企业降本提效。面对4+7等各种各样的医疗器械和药品的价格调整,药企或者器械企业需要始终保持一个平衡——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盈利,用健康的利润驱动持续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也蕴含着可观的投资机会。沿着前述第二条主线,第三条主线也自然而然浮出:产品原创与差异化。老百姓可负担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科学与工程等底层突破,会形成新产品和服务。“真正在医疗领域里核心的还是要去解决各种各样的专业问题”。基于上述三条主线,杨小龙也分享了过去两年创新工场投资的项目,“比如服务切换,一个代表例子是镁信健康,它替重病、购买高价药的患者提供‘团购’,前端有大量保险的被保者,后端聚合了制药企业、器械企业去谈判,其本质是医保机制——汇聚需求、整合供应链,弥补了社会保险对高值药品群体服务的空白。”此外,围绕制药和器械企业内部的效率提升,创新工场投资了英科智能、沃比医疗、予果生物等项目——英科智能的技术平台深度应用了强化学习、对抗神经网络等前沿人工智能算法,大幅提升了药物的临床前研发效率;沃比医疗是神经介入领域的领先公司,全面布局了脑出血和脑缺血领域,其脑卒中产品更远销15国家,是国内唯一一个成功打入国际市场、与美敦力等跨国巨头在海外竞争并获得认可的公司;予果生物则是典型的AI在诊断领域的应用,基于基因测序以及白癜风学习模型,判断导致病人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可以看到,我们的投资思路是从医疗服务和数据驱动的市场商业情报切入,再进入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垂直领域。在专业垂直领域里,我们也是从数学、物理和化学作为高权重判断因素的业务如基因测序、计算制药等,延伸到更深度的生物和生命科学,建立了一个从商业到专业的学习曲线。”对于过去两年创新工场的投资实践,杨小龙如是总结道。创新工场的投资四部曲在既往已有的基因和经验的基础上,新的一年,创新工场将如何布局医疗这一领域呢?“根据医疗领域专业化能力的递增,以及创新工场已有基因,医疗投资将有四步延伸。”另一合伙人武凯指出。第一步是数字医疗和医疗AI。疫情之下,行业内加强了数字医疗的迭代和创新,医院开始跟医保相结合,政策利好也大大加速了行业的发展。第二个领域是药械企生态圈。过去几年,中国创新药发展非常快,比较大的一个变化是以前研发费用主要集中在大药企,像恒瑞、扬子江等,但是由于创新药这两年的发展,医疗基金在行业内的大量资金涌入,很多小而美的生物创新药公司也拿到了融资。“我们看到这些巨大的机会,整个CRO行业是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创新工场去年就进入这个生态圈。”武凯表示,未来在传统的医疗领域里有一些新机会,今年很多药企涉足下沉市场,往县域市场走,这也是一个机会点。第三个维度是医疗技术。医疗技术的投资专业性要更强一些,包括医疗器械、体外诊断、医疗影像等都属于“医疗技术”范畴,创新工场投了沃比医疗、予果生物,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第四个是未知领域。创新工场目前正在做准备,逐步提升在生物技术和创新药领域的投资能力。医疗技术是重中之重,重仓IVD、高值耗材武凯指出,医疗技术将成为创新工场布局的一个重点。过去十年间,得益于创新和政策两大因素的推动,中国医疗技术快速发展,从年的亿美金增长到年亿美金的市场。再从资本市场的热度看,“中国本土上市公司整体可分为医疗技术和生物科技、制药两大阵营。今年医疗技术中国上市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另外一块,年一共是59家医疗技术公司,年这个数字到了87家,整个市值从亿美金增长到亿美金”。按照市场大小,武凯对整个医疗技术领域也做了一个切分和评估,在未来将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pwlh.com/ysbj/1594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