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晚上睡多久健康这种睡姿对老人很危险医


“我孩子还那么年轻,怎么会有心脏问题呢?”

小刘今年25岁,就职于一家电商公司,平常经常需要加班熬夜,最近在做购物节活动,更是经常通宵加班。

长期日夜颠倒、睡眠不足令她整个人憔悴不已,但她没有任何怨言,想着年前再干几个月挣点钱好回家过年。

从上周开始,小刘时不时感觉自己胸口发闷、胀痛,还有头晕症状,但她没有太当回事,觉得是自己最近太累了,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

没想到,一天吃完午饭后小刘突然眼前一黑,直接一头栽到了办公室的地上。

同医院,经过抢救依旧没能挽回小刘的生命。医生称,小刘是由于长期过度劳累及睡眠不足导致的心律失常。

家人接到电话后难以接受,小刘还那么年轻,怎么会有心脏问题呢?

很多人的生活状态都和小刘一样,晚上不睡、白天补觉,明知不健康却也无可奈何,每次熬夜时总战战兢兢。

但最近有一项研究发现,睡得晚或许不是什么坏事,睡的早反而会增加死亡的风险,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睡得越早,死得越早”,有科学依据吗?

“早睡早起身体好”是不少人一直遵循的生活作息,但近年来,却有研究结果发现——睡得早,反而会增加死亡风险。

年4月,《睡眠医学》杂志上一项涉及21个国家共11万人的流行病学前瞻性研究发现,早睡(晚上10点前)或晚睡(午夜12点后或更晚)都会增加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

其中,早睡者的相关风险会增加29%,晚睡者则增加11%。

不过,这项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研究结果只发现了就寝时间与主要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之前存在关联,但并不代表是早睡或晚睡会引发心血管事件或死亡。

其次,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的疾病史(如是否有慢性病)、生活方式行为等,而该研究在调整相关因素的影响后发现,早睡带来的综合风险增加值从29%降到了9%。

无独有偶,同年的另一项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睡早睡晚都存在健康风险,该研究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数字健康》。

该研究从英国生物银行-年间的参与者中招募了人,平均年龄为61岁(43-79岁),女性占比58%。

他们佩戴了腕式设备在7天内收集了有关开始睡眠和醒来时间的数据,并完成了身体健康状况、生活方式等的评估和问卷调查,还针对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发作、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中风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行了诊断。

在平均5.7年的随访时间里,共有人患上了心血管疾病。其中,在午夜或更晚时间入睡的人的发病率最高,而在晚上10-11点入睡的人的发病率最低。

研究人员在调整了年龄、性别、体重、血压等影响因素后发现,与晚上10-11点入睡的人相比:

午夜或更晚入睡的人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了25%;

晚上11-12点入睡的人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了12%;

晚上10点前入睡的人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了24%。

也就是说,最健康的睡眠时间是晚上10-11点之间。

到目前为止,这项研究是关于睡眠时间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关系评估的最广泛的研究,明确表明了入睡时间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关联,而且在女性中的关联更强。入睡时间已成为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二、老人晚上睡多久更健康?复旦研究给出答案

近期,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建峰教授和程炜青年研究员团队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衰老》杂志上。

研究人员针对英国生物库50万名年龄在38~73岁的中老年受试者的睡眠模式、心理健康以及幸福感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让受试者进行了一系列的认知测试,结果发现有近4万名参与者的大脑成像和基因数据是有用的。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后发现,睡眠时间过长、不足都和认知能力受损相关,包括处理速度、视觉注意力、记忆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保持每晚7小时的睡眠是认知表现的最佳睡眠量,可以帮助人体维持良好心理健康。当夜间的睡眠时间小于或大于这个量时,会引起更多的焦虑、抑郁症状出现,身体的整体健康情况也会下降。

对此,研究作者之一复旦大学冯建峰教授表示,我们不能断言睡眠过少或过多会导致认知问题出现,但对于个人在较长时间的分析似乎在支持这一观点。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还不能直接得出睡眠时间和认知问题之间的因果关系。不过,过多、过少的睡眠时间都对健康不利,都是当下医学界的共识。

三、这两种睡姿对老人很危险,别让父母这样睡

每天保持7小时高质量睡眠,对消除疲劳、维持抵抗力非常关键。但如果睡姿不正确,不仅影响睡眠质量和精神状态,更可能给年老体弱者带来健康损害。

《生命时报》邀请权威专家,推荐一套符合人体健康的“标准睡姿”,让上年纪的人也能安心睡个好觉。受访专家:中医院理疗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耿引循。

两种睡姿不利于健康

以下两种睡姿,尤其不推荐老人使用:

左侧睡

如果向左侧睡,不仅会使左侧肢体受到压迫,胃排空减慢,而且使心脏在胸腔内所受的压力最大,不利于心脏输血。

俯卧位

俯卧位(趴着睡)最不健康,影响呼吸,而且不利于脸部皮肤血液循环。长期保持此睡姿,面部易老化。

特别提示:有的老人睡觉时喜欢手臂上抬,或者放在枕头下,这样的睡姿也不健康。睡觉时手臂上抬,肩部和上臂的肌肉不能及时得到放松,时间久了会引起肩臂酸痛。对老人来说,手臂上抬极易助长食物及胃液反流。长此以往,会患上反流性食道炎。有碍上肢血液循环,可能让手指麻木,甚至神经反射导致腹痛。

老人有套“标准睡姿”

推荐睡姿:右侧卧和仰卧交替进行。

划重点:易打鼾老人,注意别仰卧,选右侧卧位最安全,但要记得翻身,以免肢体麻木。

具体解读

仰卧位

睡觉采取仰卧位时,身体与床铺的接触面积最大,有利于肢体和大脑的血液循环,也能较好地消除疲劳。

不过有打鼾问题的老人不建议仰卧。有些老人,特别是肥胖人士,仰卧位时易出现打鼾。而严重的打鼾会引起呼吸暂停,造成脑部缺氧,还可能促使心血管疾病发生。

右侧卧位

若采取右侧卧位,由于胃的出口在下方,因而有助于胃中内容物排出。

不过,右侧卧位的时间太久,可能使右侧肢体受压迫,影响血液流动,出现酸痛麻木等不适。

四、拓展阅读:人睡四觉,命比纸薄,有四种觉要少睡

1、运动后回笼觉

在锻炼过程中,心血管机能活动加强,骨骼肌等外周毛细血管开放,身体的血流量也会随之增加,来适应身体机能的需要。而运动时,骨骼肌又会有节律性收缩,对血管产生挤压,促进静脉血回流。

运动之后马上入睡的话,会导致静脉血管失去了律动作用,血液由于重力的作用会滞留在下肢静脉血管内,导致回流量减少,心输出量也会随之下降。容易因此而出现脑部缺血、心肌缺血,对于心肺功能的恢复也十分不利。

2、打鼾睡觉

不少人认为打鼾是睡得香的表现,这个想法并不正确,打鼾很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所致。患有该病的患者发生多种疾病的风险都比正常人高上许多,高血压风险增加3倍、心梗/脑出血风险分别增加2.5倍。

就拿脑出血来说,反复的睡眠呼吸暂停可能会导致血压反复瞬间增加,对血管内皮会产生反复的不良冲击,很可能会因此而诱发血管破裂,引起患者猝死。

3、酒后睡觉

人在喝醉之后,因为吞咽反射、吞咽动作变迟钝,咽喉部肌肉也变得更加松弛,所以导致呼吸道比平时更容易发生阻塞。如果喝醉之后不管不顾仰头大睡,发生呕吐,又没有旁人在照顾,可能会导致很难顺利呕出呕吐物,导致呕吐物被反流到气管中,如果情况严重发生了窒息,可能会导致猝死。

4、小孩趴着睡觉

很多家长认为小孩趴着睡有利于促消化,提高睡眠质量,其实趴着睡严重的话是有生命危险的。趴着睡是诱发小朋友窒息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趴睡时很容易引起儿童胃食管反流,特别是在吃饱喝足的情况下,一旦出现胃内容物返流到咽喉部,吸入气道造成窒息的风险会增加。

这4种觉严重的话,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日常一定要注意。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日常该如何提高自己的睡眠质量呢?或可以试试这四个方法。#金秋图文动态创作节#


转载请注明:http://www.dpwlh.com/ysbj/1590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