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对话,共探药物止血策略药物止血再认


年3月18日,由辽宁远大诺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主办的“药物止血再认识专家研讨会”上海站会议成功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阮长耿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会长、第二医院李兆申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来自血液科、消化科、急诊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麻醉科等多个领域的专家聚集一堂,就不同出血疾病的诊治策略、药物止血的应用及展望、止血药物矛头蝮蛇血凝酶的药理特性和临床应用价值等展开深入探讨,现摘录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矛头蝮蛇血凝酶的临床

应用价值和药理学特点

医院王兆钺教授分析临床出血的原因时指出,外伤与手术、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代谢性疾病、应用抗栓药物等均会导致患者出现出血症状。应对出血性疾病的策略包括病因治疗(去除引起出血的原因)、输血、应用止血药物等,应按照患者出血原因、出血部位及严重程度个体化选择手术、输血或药物治疗。

止血药物的作用机理不同,应根据病因选用合适的止血药物及剂量。以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矛头蝮蛇血凝酶为例,其可被作为多数出血性疾病止血的辅助药物。由于药物通过水解纤维蛋白A肽发挥作用,形成的纤维蛋白易降解,且不活化凝血因子ⅩⅢ,不导致纤维蛋白交联,因此常规剂量或较大剂量的矛头蝮蛇血凝酶均不会诱发静脉血栓形成。

医院黄仲义教授从药理学角度分析矛头蝮蛇血凝酶时指出,蛇毒类凝血酶是一种结构至少部分与凝血酶相似的多功能蛋白酶,体外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使之凝集参与凝血。由于蛇毒类凝血酶生成的纤维蛋白没有侧链交联,容易被纤溶酶降解,只有在血管破损处与磷脂依赖性凝血因子Ⅹ激活物及血小板相互作用才能起到促进止血的作用,因此不会造成血管内凝血。

另外,蛇的种类很多,不同蛇种、不同产地的蛇毒活性成分有很大差异,年奥地利学者首次从巴西矛头蝮蛇酶分离得到一种具有促凝特性的类凝血酶,是止血的经验性优选药物,具有迅速、安全止血的特点。

学科对话,分享矛头蝮蛇

血凝酶的临床应用经验

超声医学科

医院超声医学科罗渝昆教授指出,腹部钝性伤如脾破裂、肝损伤、肾挫裂伤是40岁以下人群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我国实质脏器创伤的非开腹手术率约为10%~30%,远低于国际水平(65%~90%)。

对于Ⅲ、Ⅳ级创伤或Ⅱ级及以下创伤伴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可以考虑在超声造影引导下注射矛头蝮蛇血凝酶微创治疗。基础研究提示超声造影引导下注射止血药物可以使实质脏器创伤灶局部形成血凝块,达到止血治疗目的。此外,药物止血对微小血管(直径2mm)出渗血有确切的止血效果,与射频治疗相比,操作更方便,且不会造成明显组织损伤。临床研究则证实通过局部注射止血药物可以治疗肝脾肾等实质脏器创伤及出血,降低临床手术治疗率,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而且与手术治疗相比费用更低,给患者带来临床获益。

神经外科

医院王国栋教授指出,脑组织血运丰富且组织层次复杂,围手术期出血常见,出血可能导致患者颅内压升高、脑水肿乃至脑疝。除了苦练手术技巧减少出血并发症外,机械方法如钳夹、结扎;热力方法如应用电刀、激光可以帮助处理大、中动静脉的出血问题。而对于微小血管出血或渗血,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止血药物则更具临床应用价值。矛头蝮蛇血凝酶通过在血管破损处加速正常凝血机制而促进止血,安全性良好,在神经外科手术术前、术中及术后均可应用,可预防及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出血防治的专家共识》指出,矛头蝮蛇血凝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用于术中及术后止血,术前肌肉或静脉注射可预防及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

急诊科

医院蔡文伟主任在讲课中提及,非创伤性出血如颅脑出血、消化道出血、呼吸道咯血、泌尿系出血等是急诊患者常见死亡原因之一,约占到总体死亡病例的4.9%~10.3%。对创伤性出血除病因诊断和治疗外,还需要对出血症状进行干预,干预手段包括输注血制品和止血药物。对于病因未探明前的紧急止血处理、病因治疗无法即刻或快速止血、大面积渗血无法采用机械止血、止血处理后仍有渗血或迟发性出血等临床情况,止血药物均具有一定治疗价值,是应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案,可以帮助预防或减少诊疗中的出血风险。以矛头蝮蛇血凝酶为例,药物可加速和巩固生理性止血过程,在正常血管内不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兼具高效和安全的优势,可全身或局部应用,满足急诊止血多样化需求。未来可开展更多研究探索联合应用矛头蝮蛇血凝酶及新型止血材料,以期发挥更好的止血作用。

消化科

医院李锐主任提及,出血是内镜切除手术中最常见的伴发事件,影响内镜操作的手术视野。电凝止血是常用的止血手段,但对于微小血管渗血具有一定局限性,创面喷洒或注射矛头蝮蛇血凝酶可以有效治疗微小血管渗血,提升视野清晰度的同时提高手术安全性。

应对出血,

给予个体化治疗策略

阮长耿院士在总结中指出,不论患者因何疾病入院、是否准备接受手术治疗,均应及时给患者进行出血风险及血栓风险评估。

不同有创治疗的抗栓策略不同,出血风险也相应不一,应在整个围手术期给予患者序贯治疗,保持患者血容量、血红蛋白水平及其他生命体征的稳定,给予适量的止血药物应对出血风险,患者预后方能改善。矛头蝮蛇血凝酶已被多学科临床医师应用于创伤期及围手术期的止血治疗,证实止血疗效较好且不增加血栓风险,安全性较高。未来可开展研究探索药物的最佳应用剂量和多种应用途径,以期通过非手术治疗手段改善出血患者预后。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会长、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教授指出,个体化治疗对改善出血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由于消化道pH值较低,出血病灶易被胃酸腐蚀,易发生大出血及迟发性出血。对于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应谨慎进行内镜检查和治疗,预防性应用止血药物或有临床获益,但应警惕应用止血药物是否会使患者出现高凝状态,以免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矛头蝮蛇血凝酶在治疗血管局部破损所致出血方面有一定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对于应用大剂量激素等有高危消化道出血风险患者,除应用制酸药物以外,预防性应用止血药物也能帮助预防消化道出血。

会议最后,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针对止血药物的应用价值展开热烈讨论,与会专家分享了在临床中应对不同出血情况的临床策略,肯定了矛头蝮蛇血凝酶的止血疗效和安全性,并提出应开展更多研究探索药物的不同应用途径,此种深入的多学科交流将给患者带来更多获益。(幽草)

CMT

赞赏

长按







































什么治白癜风
中科医院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dpwlh.com/ysbj/1016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