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心血管事件的一级战备中,阿司匹林扮演


在《预防心血管事件的一级战备中,阿司匹林扮演什么角色?(上篇)》中,我们讲到了阿司匹林的功效,以及患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者需要口服阿司匹林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

还有一些患者可能还没有患上上述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但是已经存在一些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比如吸烟、肥胖、缺乏运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血管病家族史等。

这些患者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呢?这主要取决于他们今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多高。如果预计患病风险很高,由于心血管疾病往往会突然表现出心肌梗死、卒中等严重情况,因此就建议服用阿司匹林预防。

这也就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举例来说,就好比汽车还没有开上危险的山路,但是已经逐渐临近,我们就要预防它不要“误入歧途”。哪些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人群呢?心血管疾病是一类多因素致病的疾病,这就需要大量的流行病学数据,来评估各种危险因素的权重,通过复杂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拟合出一个能够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公式。然后,临床医生再把每个患者的数据代入这个公式,得出一个预测的风险水平,根据这个风险水平决定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目前美国预防工作组推荐,在50-69岁的人群中,如果未来10年患心血管病的风险水平超过10%,就推荐服用阿司匹林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但遗憾的是,中国目前还没有权威的、针对中国人的心血管风险评估模型,这与中国的流行病学水平和临床研究水平不足是有关的。因此,目前国内的临床医生大多参考美国或欧洲人群的危险评估模型,但实际上,其评估的风险水平和实际情况可能是有差异的。除了能预防心血管事件以外,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还可以抑制结肠腺瘤和结肠肿瘤的发生和转移。需要说明的是,美国预防工作组的推荐意见,同时也考虑了阿司匹林预防结肠肿瘤的获益。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有哪些副作用呢?

前面说了阿司匹林那么多的好处,但毕竟“是药三分毒”,阿司匹林也不例外。

作为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长期服用会增加上消化道溃疡的发生率;同时,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药物,服用阿司匹林会影响整个凝血系统。

因此,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消化道出血;此外,它的副作用还包括脑出血等其他严重事件。另外,阿司匹林对部分过敏和哮喘的患者,可能会加重病情。

所以,美国预防工作组推荐,除了前述推荐服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人群之外,其他人群不再推荐服用阿司匹林。这样做的原因,就是考虑到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带来的降低心血管事件所获得的益处,可能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带来出血等副作用的风险更小。对于有服用阿司匹林需求的患者,需要权衡预防心血管事件和结肠肿瘤的获益,评估出血风险,综合考虑并个体化决定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参考文献:

我国门诊高血压患者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应用现状.中华内科学杂志,,55: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最有效
治疗白癜风最有效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dpwlh.com/kfhl/840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