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诊断体会


创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指头部创伤后首次头颅CT检查未见血肿,之后重复CT扫描或手术或尸检发现的血肿;或在首次检查未见血肿的其他不同部位又出现血肿者。可发生在脑内、硬膜外、硬膜下等不同部位。以迟发性脑内血肿最常见。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年1月-年1月收治的经头颅CT证实的创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患者41例,男29例,女12例;年龄15~72岁,≥50岁者23例,占56.1%。受伤原因及致伤方式主要为交通车祸致颅脑创伤,其次是坠落伤、头部打击伤。车祸伤25例(60.9%),坠落伤11例(26.8%),打击伤5例(12.2%);减速伤36例,加速伤5例。受伤部位有枕部、顶枕部、额部和颞部。临床表现均有受伤后原发性意识障碍。入院时GCS评分:<8分9例,9~12分10例,13~15分22例。

1.2CT检查首次CT扫描为入院后<3h,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或)脑挫裂伤24例,硬膜外血肿9例,硬膜下出血或伴局灶性脑出血8例。CT扫描复查,确诊迟发性脑内血肿距首次扫描时间4~8h4例,9~12h8例,12~24h15例,24~48h8例,48~72h3例,超过3d2例,超过7d1例。血肿分布于单或双侧额叶17例,额颞叶10例,颞叶6例,颞顶叶和顶叶8例。

2结果

手术治疗24例,痊愈17例,好转3例,死亡4例;保守治疗17例,痊愈16例,1例属脑疝晚期因拒绝治疗出院后死亡。

3讨论

本组首次CT扫描后24h内复查发现血肿27例,占65.9%,以老年人多见。郭克勤等[1]认为破裂小血管起暂时压迫作用,当颅内压下降,即解除了对该小血管的压迫,使之再次出血形成血肿。低血压、低氧血症、全身性凝血功能障碍及手术减压或早期应用脱水剂、过度通气降颅压等对迟发性脑内血肿发生起促进作用。大量使用高渗性脱水剂如甘露醇等致颅内压降低过快,从而失去填塞效应,使已受损血管重新出血是创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形成的重要原因。而脑挫裂伤是发生迟发性脑内血肿的重要基础。本组有2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或)脑挫裂伤(58.5%),故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挫裂伤密切相关,颅内压改变时即继发迟发性脑内血肿。本组手术指征:(1)脑内出血量≥30ml;(2)GCS≤8分;(3)血肿周围水肿伴中线结构移位或脑室受压;(4)保守治疗无效,出血量增加。

本病诊断较困难,可有如下早期CT征象:(1)脑挫裂伤伴有或无片状出血处;(2)外侧裂池积血,表现为外侧裂池处高密度积血影,局部脑沟变浅或消失;(3)脑沟积血征,表现为脑沟内高密度积血影,脑沟间隙消失;(4)脑挫裂伤伴前纵裂池积血征,表现为额叶脑挫裂伤、前纵裂池内高密度积血影。发现有上述4类早期征象之一者,应该警惕有发生迟发性脑内血肿的可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注意意识状态的演变[2]。有以下情况注意复查CT:轻型颅高压症状;出现颅神经麻痹、锥体束征(+)、血压升高而呼吸及脉搏减慢;脑挫裂伤患者经脱水等治疗出现昏迷加重;开颅术后病情再次恶化。

重复CT扫描是早期诊断迟发性脑内血肿的首选方法,有脑挫裂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应警惕有发生迟发性脑内血肿的可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注意意识状态的演变,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郭克勤,倪鸣山,刘勇.脑挫裂伤致迟发性脑内血肿16例临床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1:70.

2方振扬.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诊治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2(16)-.









































北京哪家皮肤病医院好
白癜风医院排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dpwlh.com/zzbx/219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