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因其病情突然、变化快和预后差被人们所熟悉,是一种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的疾病,其1月内死亡率在30%至50%之间。另约1/3的脑出血在发病24小时容易发生早期血肿扩大,研究表明,早期血肿扩大是不良功能结果和死亡率增加的独立预测因素,“李琦岛征”是预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和不良预后的征象之一。
话题一:什么是“李琦岛征”?
话题二:“李琦岛征”的临床病例
话题一:什么是“李琦岛征”?
这是年11月10日国际上第一个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临床脑血管疾病征象——李琦岛征(Liqiislandsign)。这一征象是预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和不良预后的征象,为血肿扩大机制提出新的假设,同时也为下一步脑出血患者的“靶向”个体化诊治提供了参考。
李琦教授,何许人也?此乃重庆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也!
李琦教授
李琦教授通过对起病6小时内进行颅脑CT扫描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了反复研究,发现其中41例(16.3%)在基线CT上发现岛征,另外,在85名血肿扩大的患者中有38名(44.7%)患者观察到岛征。岛征预测血肿扩大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也就是说,岛征阳性几乎意味着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同时也预示脑出血患者的不良预后。
岛征
A:基底节区出血患者,可以看到3个分散的小血肿,每个都与主血肿分离;
B:壳核出血患者,可见3个独立小血肿,注意小血肿和主血肿之间的低信号区;
C:脑叶出血患者,可见4个分散的小血肿
D:基底节出血并突入脑室的患者,可见4个泡状或芽状的小血肿与主血肿相连,另有1个单独的分散小血肿
疑似岛征的鉴别
A:壳核出血患者,可以看到主血肿有4个叶,3个分散的小血肿每个都和主血肿分开,本例为岛征
B:形状不规则的壳核出血,血肿呈分叶状,三角箭头所示不是“岛”,微小的脑内出血点(长尾箭头)也不被视为单独血肿
C:壳核出血,伴有2个小血肿,主血肿的不规则边缘(三角箭头)不是“岛”
D:基底节区出血,主血肿有2个小叶,但并非“岛”的表现
“岛征”满足以下两个标准中的任一条件即可定义:存在≥3个分散小血肿全部与主要血肿分离或存在≥4个小血肿,部分或全部与主要血肿相连。分散的小血肿(恰似分离的小岛)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与主要血肿分开。李琦教授提出的“岛征”反映了一种特殊类型血肿,其特征主要反映出血肿周围的多灶性小出血。
岛征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李琦教授推测其原因可能是:主要的血肿(mainhematoma)是由破裂的血管出血引起,当该血肿在不断扩大时,可能导致邻近的小动脉损害,从而引起血肿周围出现海岛(island)样不规则小血肿。岛征的提出为血肿扩大的机制提出新的假设,同时也为下一步脑出血患者的“靶向”个体化诊治提供了参考。
话题二:临床病例
我科近日连续收住两例“李琦岛征”脑出血病例(可点击链接了解3D导板下“殊途同归”的两例基底节脑出血)均行3D导板下微创穿刺手术治疗,手术时间在入院12小时以内,虽手术中间清除血肿约10ml,但其正处于早起血肿扩大的时间段,再次复查颅脑CT,对比术前术后CT片感觉血肿减少不明显,甚至因为水肿影响,症状有又加重的一些表现,对比非“李琦岛征”脑出血,这类患者治疗过程颇为曲折,虽经艰难跋涉,终见光明!本文就是对于“李琦岛征”脑出血的微创方法的探讨,希望总结出一些有用的东西,对于以后临床工作有一些帮助。脑出血治疗,多种治疗方法,不仅仅局限于微创!开颅去骨瓣、小骨窗、内镜等等综合情况而定、因人而异!但“李琦岛征”脑出血更需我们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pwlh.com/zzbx/12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