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CT分级与预后


脑出血患者行头颅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及时复查头颅CT有助于观察出血量的变化或发现新的血肿,为临床手术争取时间。脑出血后血肿扩大是临床常见现象,其发生原因有多种,发生率为20.5%。

脑出血占位效应第一个高峰:多见于发病48小时内。48小时内占位效应加重者,与血肿增大有关。文献报道,高血压脑出血多于出血20一30分钟内形成血肿,且出血自行停止,但部分病例出血后6小时内出血末停止,特别是血压较高、或经降压治疗血压波动较大者、或烦躁不安者。早期血肿扩大与临床病情加重明显相关。

有文献报道脑出血发病24h内81%患者血肿周围出现0.5~1cm不等的薄层水肿带,76%患者伴有占位效应,早期的占位效应主要与血肿大小有关,此期患者临床表现急重,易受重视。一般认为脑出血后脑水肿约在48h达到高峰,维持3~5d后逐渐消退。

CT分级与预后:根据脑出血后临床颅内高压的发展趋势以及CT扫描环池、

脑干的形态和密度变化进行Ⅰ~Ⅳ级分级和预后估计,以反映脑出血血肿占位

、脑组织肿胀挤压中线结构或脑干出血等对脑损害的轻重程度,具体分法为

Ⅰ级:在幕上脑出血量较少的情况下,早期中脑周围的环池形态正常;

Ⅱ级:当幕上血肿的占位或肿胀的脑组织向内挤压中线结构时,颞叶的钩回及海马旁回向内推挤,环池变窄或消失;

Ⅲ级:当钩回或海马旁回占据同侧环池,受压的中脑被推向对侧小脑幕游离缘,使脑干发生移位、扭曲和变形;

Ⅳ级:颞叶钩回及海马旁回进一步向下疝入,脑干被挤压于对侧小脑幕缘,引起缺血改变,幕下小脑出血直接压迫延髓出现枕骨大孔疝,脑干出血则可能直接导致中枢衰竭。

有研究报道:随着CT分级的增加,患者的预后效果越差,脑出血量越大,即GCS评分越低。

总之,以环池、脑干的形态学改变为主要变化的CT分级方法能较好的反映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的动态演变过程,与GCS评分、GOS分级的关系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动态判断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一个客观指标,用于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

李神经影像之家:推荐书目----李神经影像之家加油站!

新书首发推荐:颅脑和脊柱肿瘤影像图谱

新书推荐—肌肉功能检查指导手册(火热版)

新书发布——《急性卒中溶栓治疗》

全国首发,神经书籍:《神经血管介入解剖——临床案例分析》

赞赏

长按







































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专注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pwlh.com/zzbx/1032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