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昇中风内外风辨及其在预防和治疗中的


陈荣昇-中风内外风辨及其在预防和治疗中的意义

导读:

陈荣昇老师通过自身临床经验和体会,为我们分享了中风病中内、外风的密切联系以及在治疗方面提出的崭新思路。

大家好,我叫陈荣昇,今天在这里给大家漫谈一下中风的内外风辨还有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所说授课实在是谈不上,也就是把我这些年在临床中见到的一些问题和我的一些思考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这里面因为我们不是比较严格的科研设计、科研方案,(所以)肯定有许多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及时地提出来,也对我将来的中风病的防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外风or内风

大家都知道,在中风病的防治的历程中,一直存在一种争论,就是说一个认为是外风为主,一个是内风为主。唐宋以前主要是外风(就是受外界的风)占主导意见;唐宋以后特别是近代,又以内风,风邪内动为主。这两种观点一直都是存在的。中风病究竟是内风为主还是外风为主,我给大家先谈一点我自己的一些经历。

过去的认识

我是82年上的北京中医学院,84年我母亲就得了脑血栓,医院治疗,她的主管大夫挺好,他就告诉我,他说你回去问问老师,看中医在中风病治疗方面还有哪些独到的地方,咱们可以结合起来,一块儿治疗。当时我对这个意见从内心来说有点不以为然,之所以不以为然主要是当时我的理解(脑梗塞)就是那个栓子栓在血管上了,那把它通开,中药这个作用肯定不如输液的效果好。另外呢,中药有没有这个作用,当时我心里也没有正确的认识,后来完全依靠西医治疗的。在这个过程(特别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当时还有许多困惑的地方。你比如说中医叫中风,就是说你是外风也好、风邪内动也好,它不如脑血栓、脑出血,这样大家说起来、看起来更直接。而且说实在的,当时尽管我对中医很尊重,也很崇敬,但是对中医的中风病的发病机制从内心来说应该是不认可。它就是动脉硬化了、栓子堵上了,激活了那些凝血机制造成的血栓,然后对周围神经造成压迫,它跟风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过去的认识。

如今的体会

随着临床工作的逐步深入,我过去的那些对中医对中风病的论述,(现在)逐渐有了新的体会。你比如说吧,中医叫中风,怎么预防中风呢?就是温通经脉,现在医学证明小剂量地口服阿司匹林有一定的预防血栓的作用。阿司匹林这个药说起来是西药,按照中医的分类来说它应该是属于一个辛温解表药,也是散风寒的。所以我在阿司匹林这个问题上我就想,尽管大家的说法不太一致,但是用上阿司匹林它有预防梗塞或者血栓的作用,我们可以认为它是预防外邪侵入,这也是中医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中风的一个渠道。这么想了之后,我个人的思路就开阔了一些,怎么开阔了一些呢,你比如说有些有出血倾向的病人,他不适于长期服用抗凝剂,有些病人在吃的过程中牙龈出血、皮下出血,这时候大家怎么办?实际上在预防中风病方面阿司匹林的作用,它也是有选择的、有局限的。

中风的预防

按照中医的观点来说,也就是按照预防外来风邪侵入的观点来说,除了用阿司匹林之外,你像有出血倾向的咱们可以给他健脾益气固表,健脾益气固表这样就预防外邪的侵入,它应该也能起到相应的作用。

第二个中医还有一个观点,比如说“治风先活血,血活风自灭”,所以这时候用些活血化瘀的,你比如说现在大家都喜欢吃的三七粉这些,也能够起到相应的一个预防的作用。

再引申一下,有些病人卫气不足,卫气不足他还有内热,这时候单纯地给他补气、固表止气有时候效果比较差,病人也会出现风阳上扰、头晕头痛、胸闷心慌啊,睡眠不好啊、口干口苦啊、大便干燥这些症状,这种情况我们中医怎么治疗呢?我们中医有个观点叫“壮火食气”,就是行他的三焦之火。一般我常用的就是当归六黄汤,让病人吃上十几付、二十几付之后,这个病人口干、口苦的症状减轻了,头昏、头胀的症状也减轻了,有时候胸闷憋气的症状也减轻了,也就是说清其内热、行其壮火这也是我们固表的一个治疗方法。这就是我们过去中医常说的“以泻为补、以通为补”的一个治疗方法吧。

所以我就想啊,现在我就考虑所谓的中风跟外界的受风、跟体内的一些病理变化,它应该是两个方面联系还是比较紧密的。不管病人是以外风或者以内风为主,实际上在发病的过程中,两个方面都有自己的作用。中医这个中风的概念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从小的伤风感冒一直到比较重的风喑、风痱,这都算中风的一个范围,这一点我觉得又是非常值得大家(研究学习),也是非常科学的。

刚开始学中医的时候,我对这一点也是(从内心来说)不认可,伤风感冒头疼跟脑血管病那是风马牛不相及呀,为什么中医都把它归为中风呢!当时觉的中医在这方面好像是有点(取类比象、天人合一)牵强,而现在从这个实际情况来看呢,从我个人的历史来说,外感风寒跟脑血管疾病之间,它们是个什么关系呢?就是一个中风以后发病的程度的不同。你比如说,大家都有临床经验,伤风以后很容易出现的症状是什么呢?头晕、头疼。肝风内动也就是高血压病人呢,也容易出现头晕、头疼。它这个实际不管是按照中医来说还是按照西医来说,出现头晕、头疼的病理机制,不管它原因是从哪儿引起来的,或者是感冒风寒呀、或者是高血压呀,实际上在反应在脑血管的一个地方的时候,它们的机制是相类似的。

到了近代,特别是清末明初,受西方医学的影响,大家在脑血管病的治疗方面、在中风病的治疗方面,一般来说还说认为是内风的多。实际上到现在我在治疗这个病的时候,不管它在初期还是说恢复期,我桂枝是比较常用的,就是温通经脉,我觉得效果还是不错,包括过去我从来不用的小续命汤。有时候像高血压病人,就是所谓的风阳上扰、肝风内动的病人,这时候你比如说头晕、头疼厉害的话,大家都知道,吃点解热止痛片他就能缓解,如果再配点桂利嗪之类的扩张血管,它的效果会更好一些。而这些药实际上也是治疗感冒药的一些主要成分,所以今天从我个人认为外风和内风实际上按照天人合一的观点就是中风。大家在临床的治疗过程当中没必要区分的那么仔细。

在预防的时候,大家思路要更开阔一些,只要是能够固表的、补气的、活血的,它就在中风病的预防方面就有一定的作用。因为这个问题包括刚才我说的小剂量阿司匹林的问题,也困扰了临床大夫好长时间。有些人就是不能吃,大夫一说又必须吃,后来我们就给他改了,改了之后应该来说效果不错,不是单纯的只有阿司匹林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慢慢地,对中风病的中医治疗,我也有了自己的认识。

中风的治疗

我记得,在过去中风病的治疗的时候,我忘了是哪个厂家了,曾经做过一个宣传片,它就是把一种蛇酶打到动物的血栓的部位,然后看那个血栓溶解,它这样给临床大夫做推广。当时觉得那个药很神奇,觉的效果应该挺好的,可是现在在市场上应该是已经找不到那些药物了。

其中的原因我想有这么几点:它首先一点就是临床患者和实验对象完全是两码事,患者血栓形成的机制来说它在形成的六个小时之内,这时候是可以溶开、是可以再通的;但是如果超过六个小时到十二个小时之间,这时候再溶开的话,它有一个叫再灌注损伤,这种再灌注损伤对脑血栓本身的危害可能还要大一些。在这个方面,在过去临床中我也犯过错误,病人来了之后一看脑梗塞,然后用上药吧,用上药之后过了几天梗塞没有了,这种情况发生过,但是病人症状呢,他就是不会(正常)。做临床和实验室应该来说,是两码事。

另外一个就是说脑血栓的治疗,脑梗塞的治疗,包括脑出血的治疗,不能把它单纯地理解为,脑血栓就是活血化瘀;脑出血就是止血活血。实际上不管是缺血性的还是出血性的脑血管病,大家可能都知道,它都有一个临床的周期,这个周期应该分为这么几个阶段。治疗外感风寒的药你比如说桂枝什么的这时候可以用,有时候我还用一些别的药。我看有的群友可能有些不耐烦了,我说的今天可能有点另类,大家参考吧。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投稿请添加大头18

由于投稿人数众多,我们可能无法一一回复,因此,若投稿后5个工作日内未收到采纳回复或修改意见,即视为稿件未被采用,可以转投他处。

收听完整版课程,请下载明医APP,收听明医微课丨陈荣昇-中风内外风辨及其在预防和治疗中的意义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北京治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dpwlh.com/zlff/840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