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70%以上的胆固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
健康决定命运,行为决定健康。
专家团队:
首都医科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教授
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
医院内分泌科郭立新教授
摄影/阎彤
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吃的食物里含有胆固醇。我父亲是一个吃东西比较挑剔的人,尽管出生在困难年代,食物供应紧张,但饭桌上还会经常听到他说:“带鱼不能吃,胆固醇高。鸡蛋黄不能吃,胆固醇高。”
因此,在我从小接受的有关健康知识的教育里,胆固醇是很坏的东西。长大后,有人对我说,胆固醇有高密度和低密度之分,因此有好和坏之分。但我还是相信了做事认真爱钻研学问的父亲说的话:“带鱼和鸡蛋黄胆固醇高。”当我偶尔吃到这两样东西时,心里总会犯嘀咕:我身体内的胆固醇会不会又增加了?
“胆固醇也分‘好坏’。胆固醇主要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是‘好胆固醇’;后者会附着在血管壁上,一旦过量,就会导致动脉硬化,因而被称为‘坏胆固醇’。”
首都医科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教授一席话令我茅塞顿开,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王拥军教授是在第六届“5·18血管健康日”活动中讲述这番话的。他指出,“坏胆固醇”危害极大,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增多时,会使血液变稠,在血管壁上形成小斑块,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更危险的是,不稳定的斑块破裂或脱落,会在短时间内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脑中风,危及生命。
胆固醇异常,该治疗的要治疗
坏胆固醇就像一个沉默的杀手,不断破坏着血管的健康,但却没有明显的症状,一旦发生心梗脑梗却为时已晚。如果在正常情况下,每增加一个mol,缺血性中风的风险会增加25%,多增加1/4倍的风险。如果我们胆固醇每降低一个mol,大概首次中风可以降低35%,卒中的复发可以下降21%。
一年天,天天都是一个特殊的日子,“5·18血管健康日”是由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项目组、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今年的年度主题为“管好胆固醇,对心梗脑梗说不”。来自心血管、脑血管和糖尿病三大治疗领域的专家向公众呼吁:胆固醇是心梗、脑梗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更要及早实施干预,保护血管健康,增添生命活力!
中国心梗脑梗高发,胆固醇是最主要危险因素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达2.9亿人,成为我国所有疾病发病率、死亡率的首位,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心血管病死亡率的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胆固醇引起的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上升所致。根据我国的研究数据显示,中国人冠心病死亡率增加77%主要是由于胆固醇升高所引起。
而在众多危险因素当中,胆固醇指标异常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和缺血性脑卒的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它通过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对身体造成隐匿性、进行性、全身性和器质性的损害。
但在另一方面,公众对于胆固醇的认识远远不足。日前一项人参与的调研数据显示,60%被调查者不知道胆固醇是心梗脑梗的最主要原因,49%的被调查者不知道“坏胆固醇”是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7%的被调查者认为“高胆固醇是吃出来的,管住嘴即可”,只有约39%的被调查者知晓“70%以上坏胆固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该治疗的,要治疗”!看来,我就属于好坏不分的“胆固醇盲”的一类人,早就该进行教育和培训。
管好胆固醇,行为决定健康
在这次活动中,活跃在传播健康教育的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指出,心血管疾病可防可控,其中控制胆固醇是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关键举措。心脑血管的健康就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远离生活的医学名词了。谈到心梗、谈到脑梗,大家不应该只停留在害怕,而应该是积极行动进行预防。
然而,长期以来,公众对于胆固醇的合成机制不甚了解。临床大夫经常被冠心病患者追问,“我已经吃了降脂药,胆固醇水平正常了,我可以停药了吧?”实际上,约70%坏胆固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而且这种合成是不断进行的。
胡大一介绍说,从年开始,大家逐渐形成共识,胆固醇的问题不仅是冠心病,而且是从冠心病走向了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病。说到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外周动脉粥样硬化,这是一个全身的疾病,全球的重负。所以我想,抓住胆固醇不仅仅是对我们传统讲的冠心病,而是应对全球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巨大的负担和严峻挑战。
我想强调的,只有预防才有出路。实际上是一级预防,健康决定命运,行为决定健康。行为占整个健康的权重50%,基因20%,环境20%,医疗卫生只占10%。等有病以后的治疗,不管你花多少成本去做,多么先进的研发,我想在人丢失健康以后,等得病复发。我想这是一个非常荒谬的人生设计和医疗卫生机制的顶层设计。如果不从根本上去扭转,从体制上扭转,投入越多,浪费越大,所以我想说的是,只有预防才是出路。
心梗脑梗跟胆固醇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健康关系?它对于身体的危害到底有哪些?
王拥军教授从神经科的角度来讲,未来中国由于我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缺血性卒中的负担会越来越重,出血性卒中负担会逐渐减轻。按照世界银行的估计,在未来的几年间,尤其到年,中国脑血管病的疾病负担还会再增加4倍,这个跟所有国家面临的形势是一样的。
王拥军教授分析认为,我们国家脑血管病和心脏不一样的,心脏只有缺血,所以跟胆固醇关系比较清楚。脑血管病是70%多的是缺血,20%多是出血,中国现在住院的病人中23%是脑出血,也就是77%是缺血脑血管病。这个比例在不同的地区完全不一样,北京的疾病谱可以看到,北京市每年报的脑缺血人数是90%,这个跟美国是一样。美国是90%的缺血,10%的出血。
所以我想,未来在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的负担还会不断加重,这个负担加重还是和胆固醇的增加有关系。所以从疾病负担来讲,从脑血管病我们称为“四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经济负担重。还有一个高是复发率高。大概脑血管病的复发,第一年复发10%-15%,三年到20%-25%,五年的时候平均1/3的人会复发。
在脑血管病的众多危险因素中,可以看到两个因素贡献率最大,一个是血压,一个是胆固醇。其中血压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更为密切,而胆固醇跟缺血脑血管病关系更为密切,所以在血压控制之后,胆固醇的作用会越来越重,也就是缺血的负担在未来我们国家会越来越重。
所以缺血脑血管病的发病和心脏病是一样,还是和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系,就是在血脂沉积在脑血管,中国人脑血管沉积跟外国人也不一样,外国人吃完胆固醇之后主要沉积在颈动脉,中国吃完胆固醇之后沉积在颅内,是在大脑中动脉。所以靠外国人做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特色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pwlh.com/zlff/6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