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北京最好的医院是哪里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zdxbdf/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陈洋波通讯员姚敏肖清心)“男子遭遇严重外伤,怀疑心脏破裂,生命危在旦夕!”12月3日晚9时27分,医院“院前急救转运热线”医院的求助后,急救团队立马“行动”。1名医生、2名护士、1名司机准备好呼吸机、镇痛泵、升压药等,冲进急救车。同时,医院内手术小组立即做好“战斗”准备。该院院前急救转运团队。通讯员供图8分钟,急救车拉响警笛,呼啸驰往襄州。53分钟,急救车返程途中,急救小组实时传递车上患者每个关键的生命信息,紧张气氛中已经记不起经历了几轮抢救。接着患者被直接送进早已备好的手术室,开胸、心脏修补手术紧张进行……12月5日晚,男子脱离生命危险。目前,医院4辆急救车行驶达58万公里,院前急救转运团队已累计救下余人。24小时值班,“救命小组”枕戈待旦“与急救转运不同,我们转运的医院的危重症患者。”急诊重症医学科牵头副主任张露说,每一次转运,都是一次不分昼夜的“生死战”。7月7日晚9时30分,医院向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求助称,一名年轻患者突发严重心力衰竭,现有药物和设备无法维持其循环和呼吸。“患者需要生命支持,请提供ECMO技术、设备帮助!”电话那头,患者的心跳一度骤停,命悬一线。13分钟,张露带领3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救命小组”火速出发。事实上,ECMO的建立、运行和转运需要一个团队的协作,涉及的人员、物资很复杂。张露说,得益于该院建立了院前急救转运机制,故而可做到随时出车。7月8日凌晨0时许,急救车疾驰多公里后抵达保康县。“马上建立血管通道!”张露发现患者血压只有60/40mmHg且各项生命指标极不稳定,于是与家属沟通后,立即着手救治。救治现场。通讯员供图其间,张露带领主治医师苏新科、肖明庆建立血管通道,护士张文静进行管路预充。不到1小时,ECMO顺利运转。“暗红色血液从患者大静脉引出,经过体外膜肺氧合后变得鲜红,再由机器推送回患者体内。渐渐地,患者的血压、血氧饱和度明显好转,循环和呼吸趋于平稳。”张露说,大家此时长舒了一口气。来不及休息,4人将患者送上救护车,开始返程。凌晨5时,经过2小时的转运,医院后,立即开始进一步治疗。医院。通讯员供图目前,该院作为襄阳地区实施最早、数量最多并且唯一可以实施ECMO医院,常奔赴其他地区,帮助转运ECMO患者,建立了一套高效的院外ECMO转运体系。医院医务处副主任曹波介绍,院前急救转运团队3组医护人员与司机实行24小时值班制,救护车24小时待命,保证3辆救护车可随时出车。疾驰58万公里,免费转运助患者跑赢“死神”“不论多远,一个电话,我们就立即出发!”急诊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刘阳说,救治团队无数次将患者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去年10月的一次抢救,让院前急救医师何莹仍心有余悸。患者周先生60岁,老河口人。当时,医院实施手术。术后,其病情不断恶化,生命垂危。彼时,接到转运电话后,何莹和团队立即出发。接到患者后,救护车即刻返程。然而,在半路,患者的病情急转直下,让大家惊出冷汗。“患者脸色发白,血压下降至60/40,呼吸也异常不稳定!”何莹说,在这紧要关头,急救车却刚好行驶到一半路程,想前进怕时间太慢,想返程也来不及。医护医院。通讯员供图公路上,救护车不断提速。救护车内,何莹与随车护士仔细寻找原因,升血压、调整呼吸机参数,已经做好了随时予以徒手心脏按压的准备,几人紧盯着指标仪器,汗水不断滑落。20分钟后,奇迹出现了:患者经积极容量复苏和电动加手动吸痰后,血压、血氧逐渐上升。“我们在车上跟后方医生实时沟通,并医院北院区。”何莹说,“无缝衔接”的救治,为患者赢得了救命时间。在院前急救转运团队看来,每一次出车,都惊心动魄,每一次抢救,都需争分夺秒。记者采访前一天,保康一名孕妇妊娠后突发肺栓塞,心脏骤停。最终,经过该院院前急救转运团队的救治,其血氧饱和度正缓缓上升,已脱离危险。据介绍,目前,医院共购入4辆急救车用于转运。“年购入第一台急救车,已行驶32万公里,其他3辆于近两年购入,行驶里程超27万公里。”曹波介绍,考虑到患者病情急迫,花费较大,医院承担了所有转运成本,目前所有转运费用均免费。个日夜,为千余患儿打通“生命通道”身体多处骨折、创伤性湿肺……10月20日中午,9岁的保康县寺坪镇男孩小磊(化名)遭遇车祸。“男孩严重受伤,又是湿肺,又是血气胸。虽然上了呼吸机,但生命体征仍不稳定!”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向医院求助称,医院。彼时,医院副院长潘睿立即组织儿科、胸外科进行多学科会诊。经讨论决定,由儿科与胸外科实施联合转运。7分钟,儿科牵头副主任朱斌、胸外科主任医师刘日辉及护士、司机组成的“急救小组”出发。儿科联合胸外科联合转运。通讯员供图2个小时,一辆奔驰急救车抵达保康。“男孩情况非常糟,医院用了很高的呼吸支持。”朱斌等人评估后认为,患儿的病情危急,必须立即转运。然而,两个难题随之而来:其一,患儿在重症监护室已使用高参数的呼吸支持,而车载呼吸机无法提供相应支持;其二,患儿气胸严重,转运风险极大。对此,急救小组使用床旁“TPS”呼吸组合器,对患儿进行呼吸测试,确保其可适应车载呼吸机。同时,刘日辉立即实施胸腔闭式引流,减轻患儿肺部压力。“我们用呼吸组合器来辅助患儿呼吸,从病房转移到车上,再接上我们的呼吸机。”朱斌介绍,试验发现患儿可短暂脱离呼吸机后,于是立即将其转移到转运急救车上。下午4时,转运急救车返程。然而,转运途中,仍然“关卡重重”。转运途中。通讯员供图不多时,患儿的血氧突然下降,随之而来的是气道压力不断升高,心率从多降至52。“患儿肺部有出血,把气管插管堵住了!”当时,医护人员立即着手抢救,反复地清洗患儿呼吸道,清理出大量的血和痰。朱斌说,转运途中,医护人员带领患儿过了一关又一关。下午6时30分,患儿快速进入手术室。多学科专家团队为其紧急抢救,对症处理后转入重症ICU进行监护治疗。3天后,患儿脱离生命危险,恢复了意识。7天后,成功转入普通病房。这样的转运,几乎每周都有多例。而早在8年前,儿科就率先在鄂西北建立了院前急救转运平台。年10月,医院花费70多万,引进了一辆以德国原装进口奔驰车为基础改装的危重患者转运车。这辆被称为“移动的重症监护室(ICU)”救护车的使用,标志着襄阳市危急重症患者急救,特别是新生儿院前急救及院际转运迈上一个新台阶。专用危重症转运救护车上配有大型氧源、转运呼吸机(儿童及新生儿)、气管插管包、各种型号球囊面罩、微量泵、移动监护设备、除颤仪、血糖仪等。转诊医护团队均是高年资医护人员,以确保患儿中途安全。当时,医院在救治疑难危重病上下功夫。一是建立了区域性医疗儿童中心。二是建立了襄阳市危重儿童及新生儿救治中心、襄阳市区域性儿童及新生儿危重症转运平台。购置儿童转运系统(车载)。8年来,只要一个电话,医院儿科急救小组即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出发接运。今年以来,儿科已转诊名患儿。8年来,为千余患儿抢出了救命时间。15分钟内出车,制度让转运更高效医院医务处副主任曹波介绍,年9月,为了让急危重症患者得到更好、更安全的救治,医院组建了院前转运团队。该团队成员均为经过专业培训技术过硬的医护人员。两年来,医院不断优化流程。如今,院前急救转运变得更加快速、便捷、规范、高效。目前,该院院前急救转运团队共有6名医生、8名护士、3名司机、3名调度,且院内已建立“统一调度机制”,每个救治环节都有严格要求。“热线接听要求在10秒内,出车要求在15分钟内。”曹波说,节省的一分一秒,都是救命时间。该院转运使用的设备。通讯员供图据介绍,该院探索实施了“三通三联”一体化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模式。所谓“三通”即医院后直通手术室、导管室、重症监护室,“三联”即联系院前、基层的医疗机构、急诊绿色通道。“医院之前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让院前急救的效率大大提升。”曹波介绍,医院不断完善“绿色通道”及“五大中心”的建设,并实施了“住院总制度”,为院前急救转运提供了多学科的人员及技术支持。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打造“院前急救转运”医院资源、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医护人员专业素养,全力构建急救医疗“智慧生态”,这是医院一直努力的方向。今后,医院还将不断提升院前、院中的智慧联通,实现区域化急救平台数据交换和跨区域业务联动,建立急救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用智慧赋能急诊急救新生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pwlh.com/zlff/16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