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氧技术临床应用
来源:《臭氧医学研究》
自发性脑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脑出血70%~80%发生于基底节区,其次为脑叶白质、脑桥、小脑等部位;轻型脑出血心的ICH评分量表3分,是判断死亡和预后好的分界线,即出血量少(30ml)、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障碍的患者。尽管大多不危及患者的生命,随着脑内血肿的吸收,损伤的神经功能可以逐渐恢复,但通常不完全;因为脑出血后可导致血肿周边的脑细胞坏死,发生脑萎缩,造成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仍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心理及经济负担。近年研究表明,脑出血后红细胞破裂释放的血红蛋白及其降解产物,导致继发性脑损伤,引起脑水肿;随着脑水肿加重,血肿周围脑组织缺氧和代谢降低,产生大量自由基,加重脑损伤。有研究分别在狗尾状核区注入自体全血和油-蜡混合物,注射血液组血肿周围可产生明显的水肿坏死,提示水肿不是单纯的占位效应造成的,可能与血肿形成后释放的某些活性成分和血液自身成分有关,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是一种膜蛋白,是脑出血后释放的一种活性成分,在脑水肿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通过大鼠实验发现,高渗生理盐水治疗脑水肿是通过调节脑血管周围AQP4表达而发挥作用,脑出血后去除AQP4可减轻脑水肿的形成。目前临床上针对轻型急性脑出血的治疗以应用甘露醇注射液等脱水、降颅压为主,同时治疗并发症等常规治疗,恢复期给予康复治疗,约44.2%患者会遗留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臭氧大自血疗法是引进的国外医学治疗技术。国外已经将臭氧自血疗法应用于脑出血恢复期患者。臭氧进入人体后迅速与血红蛋白结合,提高血氧饱和度,使脑组织的供氧状况得到改善,提高机体超氧化物歧化酶、一氧化氮的含量,降低丙二醛的含量,解除抗自由基酶的抑制作用,使血肿周围坏死神经细胞功能恢复。臭氧应用于早期脑出血治疗发现,臭氧的抗自体吞噬作用可减轻早期轻型脑出血后的脑细胞损伤;还可以通过降低血红蛋白诱导的细胞内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表达的上调,减少脑出血后脑细胞发生神经退行性变,通过上调前列腺素合成的限速酶环氧合酶2的表达,参与抗炎反应;所以臭氧能在最短时间内消除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细胞功能。臭氧通过及时有效缩小血肿,减少占位效应,干预AQP4表达,降低脑水肿,从而减轻脑细胞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臭氧治疗还可使细胞膜水肿在短期内消失,进而保护处于损伤边缘的神经元和远隔区神经元的功能,减轻继发性脑损害。通过减轻脑水肿、恢复神经细胞功能,使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到最大程度改善。
对轻型急性脑出血患者内科临床治疗的同时,只要病情稳定即发病48~72h内CT证实未再发生新的出血,早期结合臭氧治疗,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明显改善预后,将后遗症的发生率降到较低水平,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其康复,初步认为安全可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pwlh.com/zlff/12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