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CT的9大ldquo陷阱rd


看白癜风到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01

脑出血和它的“陷阱”们

我们逐一看一下影像学上容易和脑出血混淆的各类表现。

1▎钙化2▎碘化造影剂沉积3▎富于细胞肿瘤4▎血管畸形5▎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6▎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静脉窦的解剖位置可能会误诊为硬膜下血肿。高密度影可能是静脉窦血栓。例如,横窦血栓可能表现为小脑幕硬膜外血肿(图9)。

图9.静脉窦血栓形成。

(A)轴位CT (B)MRV

(A)轴位CT显示枕叶凸面的高密度影(箭头),最开始被认为是小脑幕蛛网膜下腔出血。

(B)随后的MRV检查显示右侧横窦信号中断,与静脉窦血栓形成结果一致。

7▎射线束硬化伪影

X线是由不同能量的光子组合而成的射线束。当射线束穿过致密组织,如骨骼时,低能的光子被吸收,高能光子将通过。通过的高能光子得到“硬化”,当通过其它组织时可看到暗条状伪影或亮条状与暗条状组合的伪影。颅骨就可以造成射线束硬化伪影。在凸面和中颅窝前部经常可以见到这种现象。

不幸的是,这些部位也是ICH常见部位,尤其是创伤性出血。知晓这一现象很重要,仔细观察薄层扫描或多个方向平面的CT影像将有助于鉴别。伪影常常呈几何形分布,越过或使不同的解剖平面变形(图10)。

图10.射线束伪影。

(A)轴位CT (B)冠状位CTA (C)轴位CT(D)矢状位CT

(A)轴位CT显示右侧前额叶凸面高密度影(箭头)。

(B)冠状位CT重建未见明显出血。

(C)轴位CT显示前额叶凸面的高密度影(箭头),矢状位CT重建显示此区域射线束伪影造成“解剖结构变形”。

8▎偏侧舞蹈症

伴有非酮症性高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可有偏侧舞蹈症表现,并且在影像学上有特殊的表现:CT上基底节区高密度影,MRI相应部位的T1加权像上高信号(图11)。

这种改变并不代表出血或钙化。出现这种影像学变化的机制仍有争议。积聚的反应性星形细胞可能导致短T1改变,因为在短暂缺血后这些细胞出现锰元素贮积。然而,CT高密度影却不能用这种理论解释,其他因素如血液黏度过高、低灌注或慢性血管病也可能参与其中。影像学改变通常是可逆的,尽管滞后于临床症状的改善。

图11.糖尿病偏侧舞蹈症。(A)轴位CT (B)轴位T1WI

(A)轴位CT显示左侧壳核高密度影(箭头),(B)相应的轴位T1WI显示同一区域高信号(箭头)。造成CT和T1WI改变的机制尚不明确,在进行血糖控制后上述影像学改变将消失。

9▎等密度颅内出血

如前所述,脑出血高密度灶与血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浓度有关。重要的是,血红蛋白浓度在9-11g左右时,外渗血液将与脑组织有相同的CT值。因此,严重贫血时,脑出血可能较难与周围脑组织相区分。另外,血红蛋白水平很低时,急性脑出血的CT值可能低于脑组织。等或低CT值的血液也可能出现在那些有凝血障碍性疾病、抗凝治疗或亚急性出血的患者中(图12)。

图12.等CT值的超急性期硬膜下血肿。

(A)轴位CT (B)轴位CT

(A)轴位CT显示双侧等密度病变(箭头)难以与脑实质区别。识别整体蛛网膜下腔消失以及占位效应十分重要。

(B)外科引流后复查CT,可见占位效应消失,蛛网膜下腔显现。

在颅内出血中,可看到混合着活动性出血或新鲜外渗血液的等密度或低密度区域(因此叫做高密度血肿里的“漩涡征”)。这一征象对预测血肿扩大有重要作用(图13)。

总体来讲,等或低密度出血是一个重要的“陷阱”,应当积极寻找间接征象如占位效应等,并且要结合临床或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

图13.颅内出血中混杂的低密度---漩涡征。

(A)轴位CT (B)轴位CT

(A)轴位CT显示左侧凸面硬膜下血肿伴低密度区(箭头)。

(B)该患者因神经症状恶化2小时后复查CT,可见明显的血肿扩大、占位效应和中线移位。

02

知识储备

可能有些朋友看得还不是很明白,接下来我们教给大家一些知识储备,有利于大家理解。

10▎CT与CT值

众所周知:

ICH在CT上通常表现为脑实质、蛛网膜下腔、硬膜下、硬膜外或脑室内高密度。

脑组织CT值:35-45HU,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CSF)CT值0-20HU,急性ICH的CT值50-HU。

知之较少:

脑出血时,脑实质和脑脊液(CSF)中的高CT值与外渗血液的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浓度成线性相关。

高CT值主要由血红蛋白的蛋白质成分产生(铁这一成分仅贡献7%-8%的CT值)。

脑实质血肿、血凝块收缩、细胞分层、脱水均导致血红蛋白浓度增加进而产生高密度灶。

大约7天高密度灶密度减低,变为等密度灶,随后变为低密度灶。

类似ICH的颅内高密度灶,有两类较为重要:钙化和碘化造影剂(iodinatedcontrastmaterials,ICM)。钙化的CT值通常在HU以上,但有时可能与出血的CT值重叠。

ICM的CT值变化较大,不仅与浓度或稀释度有关,也与造影剂类型有关。体外ICM的CT值在-HU(浓度自低至高)。通常来说大于HU的高密度灶不是出血,不同物质CT值可能出现重叠。

双能CT可以将钙化或碘化造影剂与出血区别开来。然而,设备相对昂贵并且可及性较差导致使用受限。

11▎MRI与磁敏感加权成像

在一些病例中,MRI区别ICH及相似病灶的敏感度超过了CT成像。脑实质血肿T1和T2加权成像的特点得到了全面总结。

通常,MR信号强度依据血红蛋白代谢状态而不同。需注意的是其他物质在MRI上可能产生类似出血的信号改变,如钙化,非顺磁性蛋白质或粘液成分、黑色素以及其他顺磁性物质或铁磁伪影。

12▎两个重要序列

总体来说,判断出血最重要和敏感的序列包括梯度回波(gradientrecallecho,GRE)以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imaging,SWI)。

GRE序列中,血红蛋白产物的特点是低信号,并且可见急性脑实质血肿早期的周围晕影。利用传统MR序列和GRE序列有助于区分出血和CT上其他原因导致的高密度灶,但在某些病例中,这些序列可能使用受限。如钙化和出血均表现为GRE序列低信号,T1高信号。如果不牢记这一点,钙化灶可能在MRI上误认为是出血灶(图14)。

图14.患者女性,52岁,意识混乱。

(A)轴位T1WI(B)轴位FLAIR(C)轴位GRE(D)轴位CT

患者的磁共振T1及FLAIR上均表现为双侧基底节、丘脑及顶叶白质的高低混杂信号,相应的GRE低信号。轴位CT显示显著的钙化而非出血改变。该患者被诊断为Fahr病。

SWI中出血的特点是也低信号,在检测脑实质出血方面SWI比GRE更敏感。SWI可鉴别顺磁性物质(如脱氧血红蛋白)和反磁性物质(如钙化或其他形式的矿物质)。相位图(SWI组成部分)对出血和钙化显示为相反的信号,是鉴别出血和钙化最好的MR序列(图15)。

脑出血CT的9大“陷阱”,稍不留神就会误诊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pwlh.com/zlff/1124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