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关于脑出血的内科治疗,现已得到证实的药物治疗方法很有限。众所周知,脑出血急性期会出现血压的急剧升高,而这又是再出血及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从而增加了脑出血死亡及不良预后的风险。庆幸的是,血肿扩大是在脑出血后一定时间内发生的,给我们治疗干预提供了时机。因此,降压治疗是急性期药物干预的重要措施之一。那么急性期快速降压这一做法是否安全,王拥军教授做出了详细阐述。
推荐阅读:
?王拥军教授: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预测——危险因素还是影像标志?
?王拥军教授:脑微出血诊疗观点
长久以来,降压可能会引起脑灌注压下降从而导致血肿周围组织缺血一直是人们降压的桎梏。INTERACT(theintensivebloodpressurereductioninacutecerebralhemorrhagetrial)研究指出,急性期降压可降低血肿扩大的风险,但并没有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为了验证急性期降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INTERACTⅡ临床研究应运而生。该研究入组发病6小时以内的脑出血患者给予他们降压治疗,强化降压组目标值是在1小时内收缩压降至mmHg以下,另一组是降至mmHg以下。结果显示强化降压并没有导致90天死亡及严重致残率的增加,而且血肿扩大速度随着降压强度的加大而缩小。
年AHA/ASA指南随之做了更改,指出脑出血患者收缩压在~mmHg且没有急性降压禁忌证的情况下,将血压降至mmHg以下是安全的(Ⅰ级推荐,A级证据),并且可以有效改善功能预后(Ⅱa级推荐,B级证据)。但该项研究2/3以上人群来自中国,结果可能会存在种族偏倚,且该研究并没有限定降压药物种类,而亚洲人更常用α-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及乌拉地尔,但这些药在美国是没有的。其次,该研究中患者仅有72%既往存在高血压病史,84%出血位于脑深部,且出血量较小(中位数11ml),这些都限制了结果的进一步推广。
在INTERACTⅡ研究的基础上,AdnanI.Qureshi做了精准比较分析(表72),并设计了ATACHⅡ研究,以继续探讨降压的幅度及安全性问题。研究结果于年9月发表在NEJM杂志上。试验拟入组例患者,所入组患者脑出血量在60cm3以下,GCS评分(glasgow
转载请注明:http://www.dpwlh.com/yyzn/11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