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进展自发性和口服抗凝治疗相关性脑


抗血小板治疗(APT)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和有效方法,但其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一般人群中,APT与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增加相关,特别是颅内出血和颅外出血。然而,这些发现是有争议的,最近的一项观察研究显示,低剂量阿司匹林不增加脑出血(ICH)的风险。在接受口服抗凝治疗(OAC)的患者中,同时使用APT与出血并发症的绝对发生率有较高相关性;然而,ICH的特定风险并未显著升高。在ICH患者中,伴随APT的是OAC相关的较高住院死亡率,而与自发性ICH(非OAC-ICH)无关。

据悉,除了APT对ICH发生率和住院死亡率有潜在影响外,APT对ICH特征和长期功能预后的影响还不太明确,尤其是在接受口服抗凝的ICH(OAC-ICH)患者中。小型的观察研究表明,非OAC-ICH中的APT可能与脑室内受累增加和血肿扩大有关,然而方法上的缺陷导致有其不确定性。相反,在维生素K拮抗剂(VKA)和非VKAOAC(NOAC)相关的ICH中,没有关于APT对ICH特性影响的数据。

最近Storke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探讨并比较了联合抗血小板治疗(APT)对ICH、VKA和NOAC相关ICH血肿特征及预后的影响。

该研究共筛选了例ICH患者,对例有APT资料的进行分析。其中,自发性ICH患者例(32.4%),VKA-ICH患者例(11.4%),NOAC相关ICH患者30例(16.0%),且合并症较严重。在倾向评分匹配后,接受APT的VKA-ICH患者表现出较差的功能性结局[改良的Rankin量表,0~3分;APT,48/(23.8%);无APT,/(31.9%);P=0.]和较高的死亡率[APT,/9(51.0%);无APT,/(40.4%);P=0.],而自发性ICH和非VKA口服抗凝剂相关的IC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VKA-ICH中,APT患者的血肿体积明显更大[21.9(7.4~61.4)mlvs15.7(5.7~44.5)ml;P=0.]。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APT与较大的ICH体积有关[OR1.80(1.20~2.70);P=0.],在双APT和治疗性抗凝的患者中更明显。

该研究是对自发性ICH和OAC相关ICH患者血肿特征和长期功能预后的最大分析。APT不影响自发性ICH患者的ICH特征和预后;然而,其与VKA-ICH中较大的ICH体积和较差的功能预后相关,可能是通过附加的抗凝血作用。因此,抗凝和APT的结合应该被仔细评估,并限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

研究者表示,“这项分析证明了APT对非OAC-ICH患者的ICH特征和预后没有影响;APT与VKA-ICH患者较大的ICH体积和较差的功能预后相关,推测可能是发挥了附加的止血作用。NOACICH的APT患者是否表现出与VKA-ICH相似的特征,还需要在更大的研究中进行验证,最好是在前瞻性随机环境中获得。我们的数据进一步表明,不推荐三联疗法,是因为ICH的特点和相应的功能结局在这些患者中表现最差。”

参考资料:

AntiplateletTherapyinPrimarySpontaneousandOralAnticoagulation–AssociatedIntracerebralHemorrhage,Stroke,


转载请注明:http://www.dpwlh.com/yyzn/1111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