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证实,高血压可以增加脑出血发生和再发出血的风险,多数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即表现为明显的血压升高,为脑出血患者制定适宜的血压管理方案成为临床治疗的重点及难点。6月28日,在年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上,医院神经重症医学科杨中华教授分享了自己的临床经验。
一、脑出血早期强化降压治疗的安全性
首先,杨中华教授指出,脑出血患者伴随血压增高在临床中极为常见。血压增高虽属于应激反应,但可导致血肿继续扩大,形成活动性脑出血,导致预后不良。研究发现,脑出血患者收缩压每升高10mmHg,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性增加17%,且收缩压水平和死亡/残疾风险呈正相关。控制血压可改善局部水肿,限制早期血肿的扩大。
有的临床医师可能会担心控制血压导致脑灌注减少,加重病灶周围的缺血,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脑出血降压治疗不会降低脑灌注,也不会导致出血病灶周围的缺血。
INTERACT1是一项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试验,旨在评估急性脑出血早期强化降压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该研究共纳入例患者,例给予指南降压治疗(目标收缩压为mmHg),例给予早期强化降压治疗(目标收缩压为mmHg)。结果显示快速强化控制血压,可使血肿减少2~4ml,转归良好率上升10%~20%,证实急性脑出血早期强化降压治疗是可行的。
基于INTERACT1的研究结果,《0年美国自发性脑出血处理指南》建议,收缩压为~mmHg的患者,收缩压快速降至mmHg可能更为安全(Ⅱa,B级推荐)。
学者在INTERACT1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究,INTERACT2研究的结果于3年发布。入组的名患者被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1小时内将收缩压降至mmHg以下)和标准降压对照组(收缩压降至mmHg以下,且无时间限制)。不良结局的主要指标是90天的mRS评分。研究结果显示,强化治疗组90天的mRS评分更低,且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更高,患者在某种程度残疾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生活自理。该研究提示,脑出血患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不增加死亡率及继发性损害,生存者的躯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同时,从基线资料分析来看,平均血肿为11ml,最大为20ml,提示强化降压可能更适合于小量出血的患者。
二、脑出血早期降压药物的选择
(一)选择原则
脑出血后降压药物的选择应遵循以下4个原则:使用方便;起效快,降压平稳;对颅内压影响不大;不降低重要器官的灌注。
(二)常用降压药物
杨中华教授介绍,目前脑出血常用的降压药物有乌拉地尔、地尔硫?、尼卡地平和艾司洛尔。
虽然脑出血的部分患者可出现心率下降,但绝大多数患者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常合并心率增快、血压增高,地尔硫?可有效降低心率;且许多患者可发生脑心综合征而出现房颤,地尔硫?治疗房颤的疗效已获指南推荐。故近年来,地尔硫?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此外,有研究显示,地尔硫?注射剂与硝酸甘油、尼卡地平相比,其对颅内压变化的影响最小。且静脉地尔硫?不会使易缺血血肿周边部位的血流量减少。
《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建议》中建议,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适用于单纯高血压合并心率增快、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合并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高血压合并CKD等患者。
最后,杨中华教授总结道,脑出血患者高血压反应较为常见,越来越多的证据倾向于早期给予积极的降压治疗,尤其是对于小量出血的患者。地尔硫?可降低患者交感神经活性,且对颅内压影响相对较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业打造编辑岑聪┆美编柴明霞┆制版袁媛岑聪
赞赏
长按中科健康中国重要影响力人物北京白癜风到哪家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pwlh.com/yyzn/10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