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脑出血病人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致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痰液不易咳出,如不及时彻底地将呼吸道分泌物清除,会导致呼吸道不畅或肺部感染,甚至危及生命。脑出血病人长期卧床,使组织表皮长时间受压,致血液循环障碍,使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发生坏死。一般通过翻身拍背,每两小时一次,就能很好地预防肺部感染和压疮的发生。
怎样进行有效的翻身拍背呢?与大家分享一点翻身拍背的技巧:
1.掌握翻身拍背时机
病情和生命特征不平稳的脑出血患者,不主张早期翻身拍背,生命体征稳定后才能翻身拍背;脑出血急性期病人尽量减少搬动,翻身拍背时注意头和颈呈一直线缓慢的翻转,避免引起患者颅内压升高;叩背在雾化吸人后进行对其排痰效果更好。
2.翻身技巧
长期卧床的病人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准备翻身前,将病人身旁的多余垫枕撤掉,如不带引流管的病人可将床头稍向下摇平。将病人身上携带的各种管路留出预定长度,最好专人看护。将病人双手搭于胸前,上腿弯曲下腿伸直翻向床一侧,床两侧最好都要有人保护,避免患者发生坠床。
3.注意拍背手法和力度
两手手指并拢,手背隆起手指关节微屈,呈度,指腹与大小鱼际着落,利用腕关节用力,由下至上,由两侧到中央,有节律地叩击患者背部持续5~10分钟,手掌根部离开胸壁3~5厘米,手指尖部离开胸壁10~15厘米为宜。叩击时发出空而深的“啪、啪”声响,则表明手法正确。可单手拍背,也可双手交替叩击。频率要快~次/分钟。一天应拍3~5次左右。叩背同时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果病人有耐受,可以适当增加叩背时间。
注意:翻身拍背过程中注意病人意识和生命特征,病人在翻身拍背过程中如有任何不适,呼吸急促,指脉氧迅速下降等,立即停止翻身拍背。
神外三N3
转载请注明:http://www.dpwlh.com/yfzz/11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