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指再植成活率超98,走近中山源田骨科


“最轻松的时刻莫过于历经一晚上的奋战,下手术台后看到清晨第一缕阳光。”医院里,主任医师、业务副院长、手足显微外科中心主任黄辉强用这样一句话形容自己的工作心态。由于手外科专业的特殊性,急症非常多。遇到断指、断肢等患者,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影响的将是患者的一生。作为手外科医生,黄辉强感同身受,争分夺秒。只要有危重病人,他总是在第一时间到达,精心为患者施治。多年来,他先后独立开展的拇指再造、指尖离断再植、游离皮瓣及骨瓣修复皮肤及骨缺损等高难度手术,保持断指成活率在98%以上,微创治疗手术成功治愈千余例,未见严重并发症,让患者受益匪浅。黄辉强。南方+李姗恒拍摄决心造福肢体离断伤患者小时候,黄辉强因双眼眼底病变,医院治疗。医生利用显微镜精细操作,让他得以重新观察世界。这让他深深感受到医生这个职业的魅力,一颗从医的种子就此悄然种下。功夫不负有心人,高考他如愿考取了第一军医大学(现南方医科大学),毕业后顺利成为一名医师。毕业后,黄辉强医院集团,根据集团的调配,于年来到医院。黄辉强入行初期,正值广东工业大发展时期。作为制造业强市的中山,工业发展迅猛。随之而来的,是因工伤导致断指、断肢的肢体离断伤患者日益增多。尤其是纺织厂、五金厂、建筑工地等,因冲床、搅拌机等机器操作不当造成的手部挤压伤、撕脱伤等情况时常发生。医院建立之初,接收的患者多为上述急症。在这个背景下,黄辉强早早地开始接触手足显微外科。“因工受伤的患者,一般是家庭的经济支柱,若因工伤断指、断肢,对患者后半辈子的幸福及家庭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黄辉强表示:“我希望能给患者提供更多医疗上的帮助,运用再植、再造的技术,助力患者更好地回归社会,为家里分担部分经济压力。”随着接触的这类患者越来越多,黄辉强从事手外科的决心越发坚定,毅然决定在该学科领域深耕,凭借自己的能力造福更多有着类似困扰的患者。黄辉强在为患者看诊。南方+李姗恒拍摄黄辉强师从手外科专家尹烈教授、并跟随程国良教授、张敬良博士、田光磊教授学习。工作20多年来,他始终坚信“做到老学到老,不断探索学习,不断进取”。黄辉强利用闲暇时间到国医院进修学习,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会议,深入学习和探讨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从组长、科主任再到现在的中心主任、副院长,医院一路成长,逐渐成为手足显微外科带头人,拥有广东和迈骨科疾病研究所副所长、广东省医学会手外科学分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委员会常委等多重头衔。在黄辉强看来,患者也是自己的老师。他说:“我为患者解决问题,患者也给我们提供了学习成长的机会。只有患者信任我们,我们才能接触更多不同病患,不断积累,不断进步。”“手是人的第二张脸,不仅好用,还要好看”“手外科医生相对其他多数领域的医生来说,工作很辛苦。”黄辉强表示,“手外科的患者大多是厂里面的工人,而意外往往会发生在夜班或者赶工期。许多患医院治疗的意识,医院诊治。医院医院这样细分的专科,医院时又会耽误一些时间。断肢(指)再植手术越早越好,分秒必争,医院时,留给再断肢(指)植的时间已经不多,习惯24小时待命的我们日夜兼程,披星戴月。”手是人的第二张脸,不仅好用,还要好看。在黄辉强看来,手部手术的成功,既要实现手足功能的恢复,还要美观。由于手部结构复杂,手术要求的精确度高,手指血管吻合线细如蛛丝,手指离断再植是手外科创伤领域最复杂的手术之一。医生的双手不能有一点点颤动,一把尖端仅零点几毫米的手术刀剪轻盈地游离在患者不足一毫米的血管间,纤细的针线在创口“穿梭”自如……精湛的技术背后,是常年反复在显微镜下练习操作熟能生巧的结果。黄辉强曾收治了一位在多度高温下被模具压伤的热压伤患者。患者送来时,手部皮肤大面积烧伤、坏死,甚至出现碳化现象,指骨、掌骨也有不同程度的骨折。当时最经济且风险较低的办法是将手部整体截肢。“可这名患者才30多岁左右,还未结婚生育,手部的缺失必将给他带来无尽的痛苦。”考虑到患者的情况,黄辉强与患者及家属协商,尝试进行“保手战斗”。黄辉强经过十几次手术,成功保住了患者的手部,还帮助患者手部恢复了80%的功能。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绣了一幅写着“天道酬勤”四个字的刺绣送给黄辉强,既是鼓励患者自己,也是感谢黄辉强给他做了那么多次手术,保住他后半辈子的幸福。开展中山首例双侧颈7神经交叉移位术高血压高血脂容易引起肢体偏瘫,多为半侧身体偏瘫。此前,一名50多岁的患者突发脑出血,手术医院康复,经过半年的康复治疗,仍然肌张力痉挛,半侧身体偏瘫,继续做康复效果不大。去年,该患者来到医院就诊,以黄辉强医院手足显微外科中心团队与医院健侧颈7手术团队联合开展了“颈7神经切断+健侧颈7神经椎体前交叉移位术”。据悉,这也是中山市首例对侧颈7移位治疗痉挛性偏瘫手。该方法能避开损伤侧大脑半球,让偏瘫上肢与同侧健康大脑半球相连接,激发健侧健康大脑半球的潜能,实现一侧大脑同时支配双侧手,促使瘫痪手上肢恢复功能。黄辉强(右2)与团队在查房。南方+李姗恒拍摄近年来,黄辉强在痉挛性偏瘫专病领域中大放光彩。随着颈7手术的开展,该院已造福多名因脑出血、脑卒中的偏瘫患者。其中,33岁的蓝先生2年前因脑出血后肢体活动度严重受限,日常只能依赖家人照顾,手术后,现在已经能独自照料家里的小店,不需要他人太多的辅助。看着每一个患者逐渐康复,重新回归社会,这对于黄辉强而言,都是对自身努力的一次又一次肯定。多年来,黄辉强始终坚持以工匠精神为引线,精湛技术为支架,医院首个省科技厅科研立项项目、市科技局科研立项一项、在核心期刊《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发表论文两篇、国家级医学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我始终致力于提高医疗技术,帮助更多的肢体残缺患者恢复健康,降低伤残率。”黄辉强表示,这不仅仅是个人价值的体现,更是一项重大的社会责任。他说:“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带着对医学的信仰,坚定不移地继续前行,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撰文:廖冰莹摄影:李姗恒廖冰莹;李姗恒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dpwlh.com/kfhl/1626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