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气内动寒从中生火热内生津伤化燥湿浊内生
民国时期的著名医家张锡纯创造了“镇肝熄风汤”来治疗脑出血的疾病,并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那么脑出血为什么要用“镇肝熄风”的方法来治疗呢?这就需要了解什么是“肝风”,以及“肝风”与脑出血的关系。脑出血,在中医上称为”中风”。这里的“风”和在“外邪致病”一章中讲到的“风邪”是不一样的,它是人体内在平衡遭到破坏后出现的一种病理现象,和自然界的风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在中医上属于“内风”的一种。那什么是“内风”呢?既然这个“内风”和自然界的风没有直接的关系,那为什么要将它命名为“风”呢?这就要讲到中医对事物命名的一种方法——类比法。观察一下自然界的风,可以说“动”是风最大的特性,风本身看不到,摸不着,我们凭什么判断风的存在呢?我们可以通过树叶的摇晃、湖面的波纹、柳枝的摆动等来判断风的存在。因此,风作用于物体最大的特性就是使物体“运动”。而中医正是类比了风的这个“动”的特性,将人体因为内在平衡失调而导致的一系列以身体动摇为特征的疾病,诸如手足震颤、头摇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四肢抽搐、鼻翼煽动、点头不止、肌肉跳动、肢体痉挛、目睛上吊等,都称为“风”。由于此“风”和自然界的风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为了区分两者,中医把由于人体内在平衡失调而导致的“风”称为“内风”,也称为“风气内动”。现在我们已经初步弄清楚了“内风”的含义。那么肝和“内风”有什么关系呢?在“情志疾病”部分中,我们曾讲过肝在志为怒,也就是说,怒是肝所藏的精气运动变化的结果。此外,人怒可以使气血上冲于头部,使人出现眩晕昏仆、头摇肢颤、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风气内动”的症状。为什么怒会导致气血上冲呢?我们知道,五脏是人体五个藏精气的“仓库”,其中,肝所藏的精气是“血”,所以怒这种情志变化当然也会影响到肝所藏的血的运动变化。大怒时就会使血的运动加快、压力增加,从而导致脑出血等疾病的发生。因此,肝和内风(特别是中风这类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和肝有关的内风也被称为“肝风”。《内经》上说: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所有突然发生的强直、抽搐、拘挛等毛病都是内风引起的,而所有的内风,包括震颤、眩晕、摇晃性的疾病都和肝有密切的联系。现在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张锡纯在治疗脑出血这类内风引起的疾病时要采用“镇肝熄风”的方法了。内风的产生除了和肝有着密切的关系外,还和体内的物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血和津液。内风为什么会和血、津液有关呢?先来看看自然界中风产生的原理。风的产生,往往是气压差所导致的空气的定向流动,气压差越大,风也越大。而体内的血和津液除了滋养人体外,还有着维持人体细胞内外、血管内外压力平衡的作用。当血和津液减少时,细胞内外、血管内外的压力平衡便会遭到破坏,这时就会导致体内细胞内外、血管内外物质分子运动加快,从而使人体某些功能异常亢进,最终导致内风产生。血、津液的亏损往往是失血、久病耗损、热病伤津、造血不足等原因所引起。血和津液亏损导致的内风除了会引起眩晕昏仆、头摇肢颤、四肢抽搐、肌肉跳动、肢体痉挛等肢体动摇性症状外,还会引起一些特殊症状,如血虚则会出现皮肤疹痒、起白屑、肌肤甲错等症状,而津液亏损则会出现肌肤干燥皲裂、舌干而红绛、舌苔少或光滑如镜面等症状,这些特殊的症状也可以作为判断内风是血虚或是津液损耗所引起的一个鉴别依据。将内风所可能引起的症状仔细研究一下,就可以发现,中医所说的内风和现代医学神经系统的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眩晕昏仆、头摇肢颤、四肢抽搐、肌肉跳动、肢体痉挛、皮肤搔痒等症状大多是中枢神经或外周神经功能异常亢进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将内风理解为各种内在因素导致的神经传导、支配、控制功能的过度亢进。这样,对于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就可以从内风的角度入手,找到好的治疗方法。我举个例子,神经性皮炎是让西医感到棘手的疾病,一般用药以抗过敏药物和激素为主。我根据中医内风理论,制定了一张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方子,在临床上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具体组成是:全蝎6克,蜈蚣2条,僵蚕10克,乌梢蛇10克,蝉衣6克。方子由全蝎、蜈蚣、僵蚕、乌梢蛇、蝉衣等五味平息内风的动物药为主,所以,我将这个方子命名为“五虎镇痒汤”。在实际使用时,根据中医的辨证结果,可以加入适当的针对性药物以增加疗效。我一个同事,因为颈部神经性皮炎,常常在夜间因为瘙痒难忍而无法入睡,瘙痒在夜间和遇热后会明显加重,用过很多抗过敏药物和含激素的外用软膏。效果都不明显,她自己也很着急。根据她局部皮肤的表现(颜色潮红,略突起,表面粗糙,皮肤纹理增粗),我认为是内风兼有“血热”,在五虎镇痒汤的基础上加入丹皮10克、赤芍10克、生地12克、白藓皮15克。服药后当天她就感觉夜间瘙痒明显减轻,能正常入睡;三天后瘙痒消失,颈部皮肤颜色不红;连续服用了14帖药后,症状完全消失,皮肤也恢复了光滑。人体内在平衡的失调,除了会产生内风,还会出现“内寒”“内火(热)”“内燥”“内湿”等和自然界的寒、热、燥、湿有着类似特征的病理状况,这五种病理现象,中医上称为“内生五邪”。它们和我们前面讲的“六淫邪气”最根本的区别是,六淫邪气是外界风、寒、暑、湿、燥、火破坏人体内在平衡面引起疾病,而内生五邪是人体脏腑自身机能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由于疾病表现出来的特征和自然界的风、寒、湿、燥、火等外来的邪气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所以中医上也将它称为“邪”,只是这种“邪气”不是外来的,而是自身产生的,所以要叫作“内生五邪”。
明天接着讲另外四种“内邪”。
哪家医院能够治愈白癜风北京最专业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pwlh.com/jbby/6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