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病志及所感
——兼对中医医案的几点看法
文/耿创新
一般情况,中医在门诊看的大都是慢性病,很少碰上急性病,更别说是危急重症。慢性病可以慢慢治,可以给医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病情变化,甚至可以给那些心里没底的医生“投石问路”的机会。慢性病的病情,邪正相争没有那么强烈。即便是方药有偏差,相当部分的情况,短期也不会显出严重的副作用。(君不见大多数中医粉都声称“中药没有毒副作用”吗?)但是急重症的患者就不一样了,病情千钧一发,辨证遣方不能有偏差,药量更要把握得恰到好处,才能在宝贵的时间里为患者争取到疗效甚至生命。
话说回来,不管急重症还是常见病,其理论是相通的。所以,看急重症的功夫是从看慢性病的过程中练出来的。
图表1图片源于网络致谢
年9月8日晚,突然接到我二舅脑出血住院的消息。听说他当时还在工地上干活,突然头痛,并且提不起精神。在他停下手中的活儿要休息的时候,工友发现二舅遗尿了。他们及时把医院,CT显示:脑出血,大概30毫升,并且当时收缩压在毫米汞注。县医院主治医生给用上了常规的西药。据说当时二舅还能简单说几个字,四肢还能活动。
9月9号早上,我去病房看二舅,发现他神志不清,意识模糊,已经不能认出我们是谁了。而且手足躁动,一刻不停,打点滴的时候经常跑液。把他的手用绷带绑到病床护栏上都不管用。
按说我二医院,有医生,有护士,没我什么事。并且,看护二舅的亲人中也没有任何人问问我有什么好办法(二舅妈已经去世,二舅家表兄表弟没有能力主事)。但是,我妈开始担心,担心二舅缓不上来。孔子说“当仁不让”,我是不是应该主动请缨呢?可是,想想中医的在野地位,想想我自己的在野身份,想想自己平时在亲友中并没有树立什么威信,我真是犹豫不决。(注:我年上临床,年还比较青涩)可如果我这样一直消极下去,以后会不会后悔呢?我这样消极,是不是不自信呢?想想被疾病完全束缚住的二舅,想想当年老师的胆识,我还是不能坐视不管。
本来,这是一篇病志,只要记录病情的治疗经过就可以了。可是,作为临床医生,实在是有很多无奈。像我这么年轻的中医,有很多人是不信任的。尤其是给自己的亲人治病,更要把握好分寸。想来想去,我给我二舅的主治大夫毕医生拨通了电话(我们认识,但是从来都是我找她帮忙,她并不知道我的中医水平),把我想给我二舅用中药的想法跟她说了。真没想到,毕医生一口答应,说她很相信中医,愿意让我来配合治疗。并且给我百分之百的信任和自由,让我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用药。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在这里,我看到了真正的中西合作(是操作上的合作,不是理论上的结合)的可能。
得到许可,医院。当时是9月9号下午两点,是我二舅发病的第二天。从早上开始,他就四肢躁动不安,面红耳赤,呼吸气粗,喉中有痰,有时紧咬牙关,现在已然神志昏聩,意识模糊,舌质暗,舌苔雪白厚腻滋润,经常不自主地呵欠。两天来没有大便,但腹部平软无压痛,小便失禁,脉象虽然浮取中取感觉洪数,但是久按能感觉出指下无力,不过指,并且中取的洪数中有往回缩的象。
从整体来看,二舅就是里寒外热,已然到了阴盛格阳的程度。(或者俗话说的真寒假热)这时候,如果看到患者躁动不安,面红气粗,没有大便的情况,而用苦寒攻下的药物,可能会暂时缓解二舅虚阳亢盛的情况,但一定会加重里寒而加深病情,并极大地影响预后。如果是根据脉象洪数,面红气粗判断为闭证,而用疏通的药(比如小续命汤),也会使患者进一步真阳飞越,加重寒邪。既然真寒,只能用四逆辈,既然假热,还要考虑身体对阳药的格拒问题,就要加猪胆汁人尿。然而,心细如发的仲景在《伤寒论》上还写了一句,“若无胆,亦可用。”二舅当时面红赤,还应该加葱。
处方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加葱,如下:
炮附子60克粉干姜80克
炙甘草70克回龙汤(人尿)一盅
整棵葱4棵(切后10分钟下)
一付,水煎,两煎合一,
分四服,为一日剂量。
二舅从得病第二天(9月9日)下午开始服药。医院,打电话给护工,说吃了两次药以后,比上午精神了。
9月10日早上,二舅发病第三天,在吃了三顿中药(四分之三付),病情开始趋于稳定,手足不躁扰,意识恢复,但是语言表达不清,脉象从急促到和缓,仍不过指。既然见效,守方再进一剂。
当天早上查房的时候,主治医生看到二舅的好转,也很惊喜,转头对身后的我不无赞赏地说:“你还真是妙手回春啊。”
9月11日早上,二舅得病第四天,吃两天中药,病情进一步稳定,能讲简单的几个字,开始吃饭,喝了一点米粥,吃了两根香蕉。
在急性期以中药介入,不但能迅速稳定病情,而且对患者的预后都有极大的好处。
9月12日早上,二舅得病第五天,吃三天中药后。据护工说,昨天晚上,排出水样稀便两次。吃阳药反而解稀便,这在温病学派不知道怎么解释。但是从上午到下午,一直低热,最高37.6摄氏度,精神倦怠。到晚上烧退,精神恢复。西医说这是吸收热。因为二舅烧后面部已经不红,这两天也没有手足躁扰的情况,所以去掉葱和人尿,处以通脉四逆汤,继续破里寒,恢复生机:
炮附子60克粉干姜80克炙甘草70克
一付,水煎,两煎合一,分四服
9月13日早上,二舅得病第六天,吃四天中药后,他精神恢复,饭量增加。之前虽然能说话,但总是有失语,知道我是谁,却说不上来。今天偶尔能想起来了。脉象也和缓下来,表现出典型的里寒的微脉(显出了里寒的本质),舌质仍暗,舌苔仍然厚腻。继续用较大剂量的通脉四逆汤两付。
到此为止,二舅病情已经明显稳定,主治医师也减少了西药的用量,就待CT显示淤血吸收情况后,就能出院了。后期只要常量四逆汤为主(炮附子35克、干姜45克、炙甘草55克的常量),根据情况,及时换附子理中汤常量,促使其功能恢复,防止再次复发就行。(可惜后来二舅并未遵我医嘱,及时吃中药保养。预防再次复发,是脑中风患者后期的主要治疗目标。)
二舅的此次脑溢血,能够取得如此疗效,这实在还要感谢二舅的主治医师,给我这个在野人士机会,并完全放手。
我们虽然很少有机会参与这种危重症的抢救,但是我们抢救危重症的能力不应该退化。因为无论是常见病还是疑难杂症,无论是慢性病还是危急重症,其原理都是一样的。
-09-13
耿创新于易水河畔
图表2图片源于网络致谢
说明
此文原发表于笔者网易博客。在给二舅看病过程中就做了笔记,最终整理于/09/13。今做补充如下:
(一)脑溢血第一时间的急救
注意
有关脑溢血的急救,在第一时间的放血疗法更为关键!!!
具体操作方法和原理,请参考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dpwlh.com/jbby/13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