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少血管病患者来说,
“夏天好过,秋冬难挨”。
每当秋凉一起,
脑卒中、心梗等病人就会剧增。
据统计,中风已成为我国首位致死原因,
死亡率为/10万人,
远远高于恶性肿瘤(94.87/10万人)
和心脏病(93.4/10万人)。
什么是中风?引起中风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如何在早期识别中风?
中风的正确抢救姿势是怎样的?
今天的“医问医答”就邀请到了
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刘新通为大家科普讲解下啦~
什么是中风?
脑卒中(Stroke),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Accident),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其中脑梗死占脑卒中的80-85%,脑出血占15-20%。
卒中发病后约3/4(约70%)卒中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3-5年内25-40%复发,所以它具有高发病率:每15秒就有1例发生;高死亡率:每20秒就有1例患者死亡;高致残率:70%以上患者永久残疾;高复发率的特点。
引起中风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无法自己控制的危险因素
年龄: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家族史:有家族史的发病率相对无家族史的发病率增高。
可控制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压是脑中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其它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家族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肥胖、运动减少等都是导致中风的危险因素。
中风常见的5个主要警告信号
身体一侧或双侧,上肢、下肢或面部,出现无力、麻木或瘫痪。
单眼或双眼突发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或视物成双。
言语表达困难或理解困难。
头晕目眩、失去平衡,或任何意外摔倒,或步态不稳。
头痛(通常是严重且突然发作)或头痛的方式意外改变。
得了中风怎么办?
中风急救有严格的“时间窗”,国际公认的3小时开通静脉溶栓最为理想。
时间就是生命,一旦怀疑卒中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中风急救电话-尽可能快速、安全地转运医院或卒中中心,将延误时间降至最低。
将病人去枕平卧,松开病人衣领,禁止来回转动病人头部。
家属和旁医院。比如:脑梗塞若在时间窗内(最好3小时之内)医院,若无溶栓禁忌症,可以进行溶栓治疗或/和前循环6小时进行机械取栓治疗,使血管再通,相当一部分病人可取得较好效果,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当然要冒一定的出血并发症的风险。特别是致命性的脑出血。
目前在我国,脑梗患者早期溶栓率仅18.5%,大量患者面临着中风致死致残。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
由省二医成功研发的
华南地区首台移动脑卒中CT救护车
已投入使用,有望改善目前的状况↓↓
据省二医神经内科主任刘新通介绍,急救车由德国制造,除了心电图、电子除颤仪等一般的急救设备,还装置了凝血、血糖、血常规等全套生化快速检测设备,最重要的是搭载了美国最先进的移动式CT单元,配备网络设备实时传输检测结果,“相当于将卒中抢救单元全套搬到车上”。
这也意味着,
有了这台“高大上”的急救车,
在车上即可完成CT、血液生化,
有望提高早期溶栓率至70%,
一半以上脑梗患者有机会康复到完全自理。
如何呼叫移动脑卒中CT救护车
刘新通介绍,以救护车所在的省二医为中心,辐射范围在1个小时车程内,广州市内患者及家属可拨打省二医24小时脑卒中急救热线电话-,救护车最快可以在10分钟内出发至急救点。
本期福利:
5个金牌专家号免费送
刘新通,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济医科大学临床型博士研究生毕业。曾获得教育部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级科研基金6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
主要从事神经系统的疾病临床研究,尤其对脑血管病临床诊治有较深入的研究。能解决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及疑难杂症,对睡眠障碍、头晕、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有独到之处。
出诊时间:周一、三上午
获取方式
1、
转载请注明:http://www.dpwlh.com/jbby/12950.html